让“上马”带好“小马”
2014年8月22日 07:18 来源:解放日报
“上马”启动消息一出,大部分跑者第一反应:又要抢名额了。每年总有人抱怨“上马”报不上名,“上马”若能带好“小马”,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何为“小马”?有个定居美国、酷爱跑步的朋友说,当初他想参加波士顿马拉松,发现比赛竟有门槛——要通过资格赛。资格赛全年不少,于是他参加了其中之一的印第安纳波利斯马拉松赛。通过“印马”,才知道波士顿马拉松赛的门槛有多高。比如,男子18到34岁组,必须在资格赛中跑进3小时10分,才有资格报名。美国人都知道,不尽快取得参赛资格,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参赛名额很快会被抢完。
“上马”也需要“印马”这样的“小马”。“小马”哪里来?一方面可以培育现有的资源,比如现在上海的“彩色跑”、“上海国际路跑嘉年华”、“欢乐跑中国(Happy10k)”、“四季跑Srun”、上海首个纯女子路跑,以及下月在虹口区推出的沪上首个中心城区封路迷你马拉松赛事等。不管是娱乐性质的还是传统性质的,不管是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上马”都可以好好地利用起来,让他们成为迈向“上马”的台阶。此外,“上马”也可以效仿国外,为自己造一些“亲兄弟”。一方面可以解跑者一年等一回的饥渴,另一方面可以此作为“上马”的门槛赛事。
好在“上马”已经有所考虑,昨天发布会上,办赛方透露:计划明年上半年在浦东搞一次马拉松赛,作为“上马”全年系列赛的一部分。“上马”的参与模式肯定要改革,不该只靠上网去抢,“上马”应该成为跑者一年的收官站。
一马当先,“小马”紧跟。这样的“上马”才能越跑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