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打飞的来南京学太极 冠军级教练:他学得挺好的
2014年8月19日 09: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几天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青奥会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国外运动员聊着开幕式那些飞行在空中的中国功夫小子。心酸的是,那也是中国武术人距离奥运正式赛场最近的时刻。在北京奥运会和南京青奥会武术只是表演项目,并已被排除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外。罗格都来南京学太极拳了,武术何时正式踏入奥运赛场?国际武联特别代表王筱麟表示,为了入奥,武术也在出奇招、国际化,争取奥委会的关注。
功夫在空中还未落地
像开幕式的“筑梦之塔”一样,武术也难登青奥会正式赛场,不过国际奥委会[微博]给足了面子。主席巴赫将亲赴主办地高淳颁发首枚奖牌,前任主席罗格也来南京学习太极拳。只是谈到最重要的武术入奥,中国功夫等到的答案仍是NO。
本次青奥会,巴赫倡导让轮滑、滑板、攀岩和武术成为南京青奥会实验项目,这也燃起国人武术入奥的希望。但巴赫的答复很决绝,“我们首先必须有项目的灵活度,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没有这样的灵活度,因为奥运会只能有28个大项。”
国际武联副主席吴廷贵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次青奥会,国际武联也推动了世界武术的发展,应该说距离正式入奥,我们的脚步又近了些。“当然,首先得推动奥委会对赛事规则进行改革。”
武术进实验室放奇招
青奥会是国际武联推介自己的重要场合,为此他们放出了奇招求关注。来自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中国武术教练,在体育实验室教授中国功夫,和滑板、轮滑与攀岩项目比拼魅力。
位于南京河西鱼嘴公园里的青奥会体育实验室,是青奥会的首创,为进不了奥运会的表演项目搭建展示平台。在轮滑、滑板、攀岩纷纷展示魅力的时候,在武术展台,八九个外国小伙子教起了少林长拳,立刻让这里成了大热点。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他们来自美国、印度、俄罗斯等9个国家。从长拳、棍术到刀术,9个教练依次上场。因为动作难度非常高,腾空飞跃比比皆是,表演场地惊叫声一片。
表演后是上课环节。面对一堆堆的中外孩子,教练们的语言功底都不错,可以用中文和母语教授套路动作。从怎么挥拳、踢腿到较难的手撑地翻滚,很多第一次接触武术的孩子玩得无比开心。美国教练马里奥说,他是6岁时遇到北京武术队到美国演出一下子被吸引住,至今已习武22年,“这次来青奥会切磋武艺,我是武术大使。”
量化和国际化是武术发展方向
武术想入奥,中国的“奥运权威”何振梁认为需解决好“量化”和“国际化”问题。对此王筱麟说,国际武联的会员国已达149个,遍布五大洲,在裁判打分方面也引入了可量化的电脑打分。
国际化方面,武联正在努力冲淡武术的中国色彩,吸引世界各国人士的参与。“比如裁判,2008年奥运会前是中国和亚洲裁判占大多数,现在每年取得资格证的欧美裁判越来越多。这次青奥会裁判就涵盖了五大洲。”王筱麟说。
套路的打分,曾经被诟病主观色彩太重。武联也引入电脑,来体现武术裁判的公平、公正。“一套路散打全是电脑录入打分,即时显示。每一个裁判组都是3人同时亮分,他们不坐在一起,而是9个人按147抽选岔开的,避免相互交换意见。”即使是被视为无法进入奥运节奏的太极拳,王筱麟也充满信心,“太极拳从前确实很漫长,一次表演15分钟。现在改革了,观赏性好了很多。不仅加上了音乐,而且自选动作打分也科学,比如有个360度单腿支撑动作,一动就要扣分,大家看得心惊肉跳。”
王筱麟认为,武术入奥有诸多困难,但为了实现梦想,武术人做了很多。“有了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武术进入奥运的脚步应该是离得更近了,不是更远了。”
罗格南京拜师学太极
中国武术的魅力有多大?看看前奥委会主席罗格就知道。为了学习正宗太极,罗格夫妇打着“飞的”来南京,拜师学艺。
国际武联特别代表王筱麟介绍,罗格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就观看过中国武术队的训练,还去过少林寺观看少林武僧的表演。在多方观摩后,罗格喜欢上了太极拳,并提出要求,希望能找人教他打太极拳。“我们曾安排教练去比利时教课,后来没能成行。”
南京青奥会前,罗格又一次提出希望学习太极拳。中方为前主席安排了冠军级教练——广东女子名将张芳。“她的太极拳很有底蕴,范儿很足。”王筱麟这样形容张芳。
张芳告诉记者,按照计划,她会给罗格上5节课,每节只有一个小时,而且指定在罗格下榻的酒店教学。在第一天进行摸底后,就开始正式教学,学的是入门级别的八式太极拳。目前罗格已经上了3节课,从学习的情况来看,张芳认为“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