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走近开幕式中的年轻演员:青春,在汗水中绚丽绽放

2014-8-17 13:42:49

来源:人民网 作者:冯兴 罗薇薇 邢虹 实习生施金挺 选稿:余燕

原标题: 走近开幕式中的年轻演员:青春,在汗水中绚丽绽放

  “青奥会是一场青春飞扬、梦想起航的盛会,所以这台开幕式从仪式到整个文艺表演,直至最后点火结束,青春色彩贯穿始终。”青奥会开闭幕式总设计师陈维亚笑称,“团队中99%是年轻人,除了我一个。我一个人‘混’在这些年轻人中间感觉很好,自己也变年轻了。”

  参与开幕式演出的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共有4000多人,昨天的演出结束后,本报记者走入后台,来到这群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中。

  震撼!“功夫小子”空中筑梦

  在演出第二篇章《筑梦》中,河南少林塔沟武校520名演员表演的节目《筑梦之塔》引发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节目也成为整场开幕式演出中最震撼的节目之一。当巨大的机械吊臂带着120名高空表演的特技演员缓缓离开现场的时候,演员们经过的每一个地方,看台上的观众都站起来为他们鼓掌欢呼。包括该节目在内,塔沟武校共有988名学员参加了全程演出。

  惊艳和震撼的背后,是演员的艰苦付出。自今年3月8日开始排练以来,这些青少年演员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排练,留下了一个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李永琦,14岁

  最初没选上,硬是通过努力成了“塔尖”

  李永琦告诉记者,自己年龄虽小,但“早就想参加大型盛会的演出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他因为年龄小,个子也小,错失了参加开幕式演出的大好机会。这次因为同样的原因,最初并不顺利。

  今年3月份,导演在塔沟武校选拔演员,李永琦因为身高原因最初被刷了下来。伤心之余,他开始积极想办法。他趁其他同学休息的时候,借来他们的威亚衣偷偷练习,一遍、两遍,最多的时候一天练过上百遍。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天,导演看到了他的刻苦,也听说了他的事迹,就直接让他到离地面20米的空中吊威亚。

  “第一次上这么高,我一下子有点蒙了,不敢做动作。我跟自己说,深呼吸,慢慢适应,最终做出了一组很标准的动作。然后,我就被选上啦!”李永琦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辛苦是辛苦,可是跟参加青奥会开幕式演出相比,实在不算什么。这可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一定有的机会!”

  胡定跃,18岁

  每次训练完,比谁的衣服拧出的汗水最多

  塔沟武校总教练刘海科告诉记者,在训练最艰苦的7月中旬,正在南京加班加点排练的塔沟武校学员胡定跃,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是让他回家,有一个可以改变他命运的机会在等着他。胡定跃没有跟教练商量,就回绝了父亲,坚持排练。

  胡定跃对记者说:“训练确实很辛苦,但是我已经辛苦了那么久,放弃太可惜了。而且跟我一起训练的同学们,每一个人都亲如兄弟。我们每次训练完,都在一起比谁的衣服拧出的汗水最多,这成了我们很开心的一件事。”

  王强,20岁

  “底座”练习连续翻滚,手被烫得起泡

  地面演员的排练同样不轻松。王强是其中的一名地面演员,最初排练时,他要与其他演员搭起一个5层的人塔,并且还要慢慢移动,每次排练结束后,他和同学的背都会被踩得紫红。

  王强告诉记者,刚到南京排练的那段时间,天气很热,地面很烫,他和其他“底座”在练习连续翻滚30多次这个动作时,手都被烫得起泡。“参加青奥开幕式演出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很值得。因为就像这个节目的名字一样,我也是在‘筑梦’。”王强说。

  侯建南,17岁

  脚面碰伤坚持排练,“所幸跟上了节奏”

  《筑梦之塔》的成功演出,不仅有空中特技演员的功劳,还有在地面拉着钢丝,伴随着音乐绕圈奔跑的地面演员的付出。今年17岁的侯建南就是其中一位。

  他告诉记者,一次训练时,因为不小心,他的脚面碰到了一块钢板,当时没在意,晚上回到宿舍后发现脚面全肿了,而且大部分地方变成了紫色。他硬是咬牙没吭声。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像往常一样,穿上衣服向操场走去。但脚刚一触地,他就痛得差点叫出声来。侯建南当时心里很矛盾,要不要请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持排练。“排练那么紧张,如果请假就可能跟不上节奏,就有可能被换掉。”他说,不过教练还是在他跑场的时候发现了他的脚伤,让他休息了两天。

  “演出成功后,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侯建南昨说。

  袁嘉,17岁

  希望爸妈看到自己的改变,并感到骄傲

  袁嘉(化名)也是一名空中特技演员,教练苗攀登告诉记者,这个在所有演员中表现特别卖力的孩子,以前让他爸妈有些头疼。因为,上初中时,袁嘉和个别同学一起逃过课、喝过酒、打过架,还被学校处分过。为了让袁嘉“上上规矩”,父母把他送到了塔沟武校。

  袁嘉对记者坦言:“我一开始根本不想学武,学校管那么严,啥也不能干。”

  然而,本届青奥会在塔沟武校挑选演员时,袁嘉开始感兴趣了:“听起来很有意思,我想参加。”袁嘉主动报名参加了选拔,起初因为个头太高落选。但看到其他同学在空中练习威亚,他就借同学的威亚衣穿上去试了一下,结果动作非常协调,一下被导演选中。

  根据袁嘉的身高,他被安排在第8层。苗攀登告诉记者,青奥会的排练很苦,但袁嘉也能坚持下来,这让他很欣慰。而且,在严格管理的训练期间,袁嘉明显自律了很多。

  “不知道刚才电视镜头有没有拍到我。我希望爸妈能通过电视看到我的演出,并为我感到骄傲!”袁嘉演出后对记者说。

  《筑梦之塔》难度远超《白云之帆》

  青奥会开幕式演出节目《筑梦之塔》,为全球观众奉献了一场难忘的视觉盛宴。开幕式执行总导演章东新向记者介绍,《筑梦之塔》对此前各大型开幕式的空中表演有所超越,难度与震撼感超过4年前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同类节目《白云之帆》。

  《筑梦之塔》表演中,120名高空特技演员在空中翻滚、奔跑、倒立、俯冲,瞬间组成“青春火焰”、“青春之心”、“筑梦之塔”等造型,最后由8个空中飞人飞跃塔尖,寓意青年人勇攀高峰,构筑梦想。地面上的400名演员则紧密配合,组成瀑布、满天星、万马奔腾、漩涡等造型,美不胜收。

  据介绍,《筑梦》并不是塔沟武校表演的第一个空中威亚节目。在4年前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塔沟武校的180多名威亚演员曾表演了节目《白云之帆》。虽然《筑梦之塔》节目中的威亚演员稍少,但表演的难度和震撼力却增加了很多。塔沟武校教练苗攀登告诉记者:“《白云之帆》中,我们的造型是平面的,有支撑点,而《筑梦》中威亚演员组成的造型是立体的,没有支撑点,威亚演员完全要靠手臂的力量来相互支撑,这对演员们的力量和默契都是一个挑战,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难度。”此外,《白云之帆》是用人力来控制威亚的,表演时,需要1400多人在地面操控;而《筑梦》采用了机械操控威亚的方式,地面上也有了足够的空间,安排400名地面表演队员,与空中表演相互配合,呈现地空配合的绚丽场面。

  23岁田雯:领舞须以百米冲刺速度上场

  开幕式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青花瓷舞蹈登场时,在众多身着“瓷娃娃”服装的演员前面,还有3位身着蓝色、红色和黄色云锦的领舞者,其中蓝色领舞者就是来自南京市文投集团歌舞剧院的田雯。

  今年23岁的田雯出生在山西太原。她从3岁时开始接触舞蹈,后来成为一名舞蹈演员。由于看中了南京的发展机会,今年3月,她从老家歌舞团辞职,进入了南京市歌舞剧院。

  来南京的第一天,田雯就被院里推荐参加青奥会开幕式的选拔,而且这一试就被选中了。这让她有些意外,也很自豪,毕竟这是她以前从未拥有过的舞台。

  在田雯看来,能被选上除了基本功扎实,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个子够高。身高1.74米的田雯在舞蹈演员中并不是特别常见,个子高身形就往往不够灵活,骨头也比较容易硬,练跳舞就要付出更多,不过在青奥开幕式上演出就得要求舞蹈演员个子够高。“因为开幕式在奥体中心举行,这个场地比普通的演出舞台要大很多倍,如果个子不够高,就没了存在感,所以他们在挑演员时都要求身高超出1.7米。”田雯说。

  田雯告诉记者,开幕式演出时最难的不是舞蹈本身,而是以百米冲刺速度跑上场、跑下场。相比于其他群体舞蹈演员,领舞演员必须在短时间内跑上场,才不能耽误演出,但场地太大,这就要求3个领舞的舞蹈演员必须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上场。“刚开始练习时,才跑上场地就气喘吁吁、直想呕吐,接下来跳舞就没了劲,隔好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跳舞也不在状态。”田雯笑道,不过经过十来天训练之后,跑上场后跳舞已完全不是问题;而且还有了另一项重要收获——百米跑的速度达到了自己历史最高水平。

  11岁俞佳一:天籁童声唱响《茉莉花》

  昨晚,《茉莉花》旋律响起,一名身着白裙的清纯小姑娘登场。伴随着她天籁般的嗓音,一朵朵茉莉花在满场绽放。

  这名有着甜美笑容的小姑娘叫俞佳一,今年11岁,来自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她从小就表现出唱歌天赋,在上幼儿园托班时就举行过全幼儿园的“巡回演唱会”了。随后她考上了小红花艺术团,被当做好苗子精心培养。2010年世博会时,俞佳一告别父母在上海驻馆演出了半年,当时小红花艺术团与江苏省昆剧院合作了音乐剧《朱鹮的故事》。去年,青奥会开幕式导演组去小红花艺术团看节目、挑人选,俞佳一给陈维亚和卞留念留下深刻印象。今年5月,导演组通知俞佳一正式入选青奥会开幕式表演,小姑娘开心地立即打电话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排练总是辛苦的,但俞佳一却说,和其他演员比起来,自己已经很轻松了,“只需要每天晚上去唱歌和做几个动作,舞蹈组的同学才辛苦呢。”

  昨晚虽然是俞佳一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表演,但她毫不怯场,“在后台的时候有点紧张,伴奏响起来,灯光一打就放松下来了。”

  20岁张天笑:在这么大舞台上跳舞太幸运

  20岁的南艺学生张天笑,是开幕式好几个篇章的伴舞演员。

  “当时导演组到我们班上一共挑选了十几个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感觉特别幸运。能在青奥会这么大的舞台上跳舞,这机会太难得了。”张天笑。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张天笑和其他小伙伴们就进入了排练阶段。“重点不是动作有多难,而是动作要整齐划一。”他说,为此演员们都不断地练习。在参加开幕式排练的同时,他要继续上课,还有一些专业舞蹈比赛要参加,常常是几件事情同时进行。“很忙很累,但很快乐。”张天笑笑着说,“学舞蹈的,还怕吃苦吗?小时候练劈叉等高难度动作,眼泪都掉完了。”

  25岁薛啸秋:领奏《爱之梦》hold住全场

  今年25岁的南京人薛啸秋是环球音乐签约的最年轻的古典钢琴艺术家。也是开幕式演出第三篇章开场演出的领奏者。昨晚,他与其他4位青年一起,奏响了李斯特的著名钢琴曲《爱之梦》。

  当晚,当5架钢琴突然出现在体育场中央,钢琴声缓缓响起的时候,沸腾的现场安静下来,人们开始沉醉于优美的琴声中……

  “5个人hold住全场有点难度,但我们做到了,这是全情投入带来的效果。电视机前的观众应该还能感觉到音符从我们5个人身上飞舞起来的效果。虽然我看不到,但即使想象着这样震撼的场面,也被感动着。”薛啸秋演出后对记者说。

  为了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薛啸秋搁置了新专辑的录制,专心地留在南京,和其他演奏者一起排练节目。演出结束,薛啸秋很激动。“我想我的决定是对的,只有真正参与开幕式每一次彩排后,才能完全体会到演出成功的欣喜和激动。”他说,他不仅是开幕式演员,三次彩排加这次成功演出,他都是一名最近距离的观众。每次等待进场的时候,他都坐在钢琴前,通过通道口观看排在他们前面的节目《筑梦之塔》。他甚至可以看到参加《筑梦之塔》演出的空中和地面演员,在做那些高难度动作之后身上渗出的汗水,“太震撼了!看一次感动一次!”

  薛啸秋告诉记者,从昨天下午2点到奥体中心后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我一直通过窗口观看现场节目的彩排,直到轮到我去现场试琴、走位。我越看越感动。这么盛大的开幕式的演出成功,其实与我们4000多名演员中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也与更多幕后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息息相关。”

  30岁张丹丹:唱完亚青开幕式就盼着青奥

  “秀man(金秀贤)就在我隔壁vip房间这事儿我不能乱说。”青奥会开幕式演出前夕,南艺老师张丹丹发了这么一条微博,配以吐舌头做鬼脸的表情,引得一众学生在底下评论:“老师你又调皮了。”

  参加这么盛大的表演,张丹丹并不太紧张。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在大型体育赛事的舞台上献唱了。在去年的南京亚青会开幕上,张丹丹在点火仪式之后压轴登台,唱响了亚青会歌曲《我们的亚细亚》。

  “去年我就在想,要是青奥会也能去表演就好了,结果梦想成真了。”张丹丹说。此次青奥会开幕式上,她演唱的《中国名片》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而且是在点火仪式之前的节目,格外受关注。张丹丹介绍,这首歌的作曲是著名音乐人卞留念,“卞老师也算看着我长大的吧,这次邀请我唱的歌也特别适合我。”

  这个夏天,张丹丹参加了《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一首《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成功打动3位导师转身,最后她选择了加入汪峰战队。后续节目录制时间和青奥会都是在8月,当时她就提出,如果两者时间上有冲突,她宁愿退出“好声音”。“因为青奥会开幕式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好在节目组也非常理解,最后时间都协调好了。”张丹丹说。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

走近开幕式中的年轻演员:青春,在汗水中绚丽绽放

2014年8月17日 13:42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 走近开幕式中的年轻演员:青春,在汗水中绚丽绽放

  “青奥会是一场青春飞扬、梦想起航的盛会,所以这台开幕式从仪式到整个文艺表演,直至最后点火结束,青春色彩贯穿始终。”青奥会开闭幕式总设计师陈维亚笑称,“团队中99%是年轻人,除了我一个。我一个人‘混’在这些年轻人中间感觉很好,自己也变年轻了。”

  参与开幕式演出的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共有4000多人,昨天的演出结束后,本报记者走入后台,来到这群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中。

  震撼!“功夫小子”空中筑梦

  在演出第二篇章《筑梦》中,河南少林塔沟武校520名演员表演的节目《筑梦之塔》引发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节目也成为整场开幕式演出中最震撼的节目之一。当巨大的机械吊臂带着120名高空表演的特技演员缓缓离开现场的时候,演员们经过的每一个地方,看台上的观众都站起来为他们鼓掌欢呼。包括该节目在内,塔沟武校共有988名学员参加了全程演出。

  惊艳和震撼的背后,是演员的艰苦付出。自今年3月8日开始排练以来,这些青少年演员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排练,留下了一个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李永琦,14岁

  最初没选上,硬是通过努力成了“塔尖”

  李永琦告诉记者,自己年龄虽小,但“早就想参加大型盛会的演出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他因为年龄小,个子也小,错失了参加开幕式演出的大好机会。这次因为同样的原因,最初并不顺利。

  今年3月份,导演在塔沟武校选拔演员,李永琦因为身高原因最初被刷了下来。伤心之余,他开始积极想办法。他趁其他同学休息的时候,借来他们的威亚衣偷偷练习,一遍、两遍,最多的时候一天练过上百遍。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天,导演看到了他的刻苦,也听说了他的事迹,就直接让他到离地面20米的空中吊威亚。

  “第一次上这么高,我一下子有点蒙了,不敢做动作。我跟自己说,深呼吸,慢慢适应,最终做出了一组很标准的动作。然后,我就被选上啦!”李永琦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辛苦是辛苦,可是跟参加青奥会开幕式演出相比,实在不算什么。这可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一定有的机会!”

  胡定跃,18岁

  每次训练完,比谁的衣服拧出的汗水最多

  塔沟武校总教练刘海科告诉记者,在训练最艰苦的7月中旬,正在南京加班加点排练的塔沟武校学员胡定跃,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是让他回家,有一个可以改变他命运的机会在等着他。胡定跃没有跟教练商量,就回绝了父亲,坚持排练。

  胡定跃对记者说:“训练确实很辛苦,但是我已经辛苦了那么久,放弃太可惜了。而且跟我一起训练的同学们,每一个人都亲如兄弟。我们每次训练完,都在一起比谁的衣服拧出的汗水最多,这成了我们很开心的一件事。”

  王强,20岁

  “底座”练习连续翻滚,手被烫得起泡

  地面演员的排练同样不轻松。王强是其中的一名地面演员,最初排练时,他要与其他演员搭起一个5层的人塔,并且还要慢慢移动,每次排练结束后,他和同学的背都会被踩得紫红。

  王强告诉记者,刚到南京排练的那段时间,天气很热,地面很烫,他和其他“底座”在练习连续翻滚30多次这个动作时,手都被烫得起泡。“参加青奥开幕式演出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很值得。因为就像这个节目的名字一样,我也是在‘筑梦’。”王强说。

  侯建南,17岁

  脚面碰伤坚持排练,“所幸跟上了节奏”

  《筑梦之塔》的成功演出,不仅有空中特技演员的功劳,还有在地面拉着钢丝,伴随着音乐绕圈奔跑的地面演员的付出。今年17岁的侯建南就是其中一位。

  他告诉记者,一次训练时,因为不小心,他的脚面碰到了一块钢板,当时没在意,晚上回到宿舍后发现脚面全肿了,而且大部分地方变成了紫色。他硬是咬牙没吭声。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像往常一样,穿上衣服向操场走去。但脚刚一触地,他就痛得差点叫出声来。侯建南当时心里很矛盾,要不要请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持排练。“排练那么紧张,如果请假就可能跟不上节奏,就有可能被换掉。”他说,不过教练还是在他跑场的时候发现了他的脚伤,让他休息了两天。

  “演出成功后,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侯建南昨说。

  袁嘉,17岁

  希望爸妈看到自己的改变,并感到骄傲

  袁嘉(化名)也是一名空中特技演员,教练苗攀登告诉记者,这个在所有演员中表现特别卖力的孩子,以前让他爸妈有些头疼。因为,上初中时,袁嘉和个别同学一起逃过课、喝过酒、打过架,还被学校处分过。为了让袁嘉“上上规矩”,父母把他送到了塔沟武校。

  袁嘉对记者坦言:“我一开始根本不想学武,学校管那么严,啥也不能干。”

  然而,本届青奥会在塔沟武校挑选演员时,袁嘉开始感兴趣了:“听起来很有意思,我想参加。”袁嘉主动报名参加了选拔,起初因为个头太高落选。但看到其他同学在空中练习威亚,他就借同学的威亚衣穿上去试了一下,结果动作非常协调,一下被导演选中。

  根据袁嘉的身高,他被安排在第8层。苗攀登告诉记者,青奥会的排练很苦,但袁嘉也能坚持下来,这让他很欣慰。而且,在严格管理的训练期间,袁嘉明显自律了很多。

  “不知道刚才电视镜头有没有拍到我。我希望爸妈能通过电视看到我的演出,并为我感到骄傲!”袁嘉演出后对记者说。

  《筑梦之塔》难度远超《白云之帆》

  青奥会开幕式演出节目《筑梦之塔》,为全球观众奉献了一场难忘的视觉盛宴。开幕式执行总导演章东新向记者介绍,《筑梦之塔》对此前各大型开幕式的空中表演有所超越,难度与震撼感超过4年前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同类节目《白云之帆》。

  《筑梦之塔》表演中,120名高空特技演员在空中翻滚、奔跑、倒立、俯冲,瞬间组成“青春火焰”、“青春之心”、“筑梦之塔”等造型,最后由8个空中飞人飞跃塔尖,寓意青年人勇攀高峰,构筑梦想。地面上的400名演员则紧密配合,组成瀑布、满天星、万马奔腾、漩涡等造型,美不胜收。

  据介绍,《筑梦》并不是塔沟武校表演的第一个空中威亚节目。在4年前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塔沟武校的180多名威亚演员曾表演了节目《白云之帆》。虽然《筑梦之塔》节目中的威亚演员稍少,但表演的难度和震撼力却增加了很多。塔沟武校教练苗攀登告诉记者:“《白云之帆》中,我们的造型是平面的,有支撑点,而《筑梦》中威亚演员组成的造型是立体的,没有支撑点,威亚演员完全要靠手臂的力量来相互支撑,这对演员们的力量和默契都是一个挑战,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难度。”此外,《白云之帆》是用人力来控制威亚的,表演时,需要1400多人在地面操控;而《筑梦》采用了机械操控威亚的方式,地面上也有了足够的空间,安排400名地面表演队员,与空中表演相互配合,呈现地空配合的绚丽场面。

  23岁田雯:领舞须以百米冲刺速度上场

  开幕式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青花瓷舞蹈登场时,在众多身着“瓷娃娃”服装的演员前面,还有3位身着蓝色、红色和黄色云锦的领舞者,其中蓝色领舞者就是来自南京市文投集团歌舞剧院的田雯。

  今年23岁的田雯出生在山西太原。她从3岁时开始接触舞蹈,后来成为一名舞蹈演员。由于看中了南京的发展机会,今年3月,她从老家歌舞团辞职,进入了南京市歌舞剧院。

  来南京的第一天,田雯就被院里推荐参加青奥会开幕式的选拔,而且这一试就被选中了。这让她有些意外,也很自豪,毕竟这是她以前从未拥有过的舞台。

  在田雯看来,能被选上除了基本功扎实,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个子够高。身高1.74米的田雯在舞蹈演员中并不是特别常见,个子高身形就往往不够灵活,骨头也比较容易硬,练跳舞就要付出更多,不过在青奥开幕式上演出就得要求舞蹈演员个子够高。“因为开幕式在奥体中心举行,这个场地比普通的演出舞台要大很多倍,如果个子不够高,就没了存在感,所以他们在挑演员时都要求身高超出1.7米。”田雯说。

  田雯告诉记者,开幕式演出时最难的不是舞蹈本身,而是以百米冲刺速度跑上场、跑下场。相比于其他群体舞蹈演员,领舞演员必须在短时间内跑上场,才不能耽误演出,但场地太大,这就要求3个领舞的舞蹈演员必须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上场。“刚开始练习时,才跑上场地就气喘吁吁、直想呕吐,接下来跳舞就没了劲,隔好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跳舞也不在状态。”田雯笑道,不过经过十来天训练之后,跑上场后跳舞已完全不是问题;而且还有了另一项重要收获——百米跑的速度达到了自己历史最高水平。

  11岁俞佳一:天籁童声唱响《茉莉花》

  昨晚,《茉莉花》旋律响起,一名身着白裙的清纯小姑娘登场。伴随着她天籁般的嗓音,一朵朵茉莉花在满场绽放。

  这名有着甜美笑容的小姑娘叫俞佳一,今年11岁,来自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她从小就表现出唱歌天赋,在上幼儿园托班时就举行过全幼儿园的“巡回演唱会”了。随后她考上了小红花艺术团,被当做好苗子精心培养。2010年世博会时,俞佳一告别父母在上海驻馆演出了半年,当时小红花艺术团与江苏省昆剧院合作了音乐剧《朱鹮的故事》。去年,青奥会开幕式导演组去小红花艺术团看节目、挑人选,俞佳一给陈维亚和卞留念留下深刻印象。今年5月,导演组通知俞佳一正式入选青奥会开幕式表演,小姑娘开心地立即打电话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排练总是辛苦的,但俞佳一却说,和其他演员比起来,自己已经很轻松了,“只需要每天晚上去唱歌和做几个动作,舞蹈组的同学才辛苦呢。”

  昨晚虽然是俞佳一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表演,但她毫不怯场,“在后台的时候有点紧张,伴奏响起来,灯光一打就放松下来了。”

  20岁张天笑:在这么大舞台上跳舞太幸运

  20岁的南艺学生张天笑,是开幕式好几个篇章的伴舞演员。

  “当时导演组到我们班上一共挑选了十几个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感觉特别幸运。能在青奥会这么大的舞台上跳舞,这机会太难得了。”张天笑。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张天笑和其他小伙伴们就进入了排练阶段。“重点不是动作有多难,而是动作要整齐划一。”他说,为此演员们都不断地练习。在参加开幕式排练的同时,他要继续上课,还有一些专业舞蹈比赛要参加,常常是几件事情同时进行。“很忙很累,但很快乐。”张天笑笑着说,“学舞蹈的,还怕吃苦吗?小时候练劈叉等高难度动作,眼泪都掉完了。”

  25岁薛啸秋:领奏《爱之梦》hold住全场

  今年25岁的南京人薛啸秋是环球音乐签约的最年轻的古典钢琴艺术家。也是开幕式演出第三篇章开场演出的领奏者。昨晚,他与其他4位青年一起,奏响了李斯特的著名钢琴曲《爱之梦》。

  当晚,当5架钢琴突然出现在体育场中央,钢琴声缓缓响起的时候,沸腾的现场安静下来,人们开始沉醉于优美的琴声中……

  “5个人hold住全场有点难度,但我们做到了,这是全情投入带来的效果。电视机前的观众应该还能感觉到音符从我们5个人身上飞舞起来的效果。虽然我看不到,但即使想象着这样震撼的场面,也被感动着。”薛啸秋演出后对记者说。

  为了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薛啸秋搁置了新专辑的录制,专心地留在南京,和其他演奏者一起排练节目。演出结束,薛啸秋很激动。“我想我的决定是对的,只有真正参与开幕式每一次彩排后,才能完全体会到演出成功的欣喜和激动。”他说,他不仅是开幕式演员,三次彩排加这次成功演出,他都是一名最近距离的观众。每次等待进场的时候,他都坐在钢琴前,通过通道口观看排在他们前面的节目《筑梦之塔》。他甚至可以看到参加《筑梦之塔》演出的空中和地面演员,在做那些高难度动作之后身上渗出的汗水,“太震撼了!看一次感动一次!”

  薛啸秋告诉记者,从昨天下午2点到奥体中心后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我一直通过窗口观看现场节目的彩排,直到轮到我去现场试琴、走位。我越看越感动。这么盛大的开幕式的演出成功,其实与我们4000多名演员中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也与更多幕后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息息相关。”

  30岁张丹丹:唱完亚青开幕式就盼着青奥

  “秀man(金秀贤)就在我隔壁vip房间这事儿我不能乱说。”青奥会开幕式演出前夕,南艺老师张丹丹发了这么一条微博,配以吐舌头做鬼脸的表情,引得一众学生在底下评论:“老师你又调皮了。”

  参加这么盛大的表演,张丹丹并不太紧张。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在大型体育赛事的舞台上献唱了。在去年的南京亚青会开幕上,张丹丹在点火仪式之后压轴登台,唱响了亚青会歌曲《我们的亚细亚》。

  “去年我就在想,要是青奥会也能去表演就好了,结果梦想成真了。”张丹丹说。此次青奥会开幕式上,她演唱的《中国名片》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而且是在点火仪式之前的节目,格外受关注。张丹丹介绍,这首歌的作曲是著名音乐人卞留念,“卞老师也算看着我长大的吧,这次邀请我唱的歌也特别适合我。”

  这个夏天,张丹丹参加了《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一首《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成功打动3位导师转身,最后她选择了加入汪峰战队。后续节目录制时间和青奥会都是在8月,当时她就提出,如果两者时间上有冲突,她宁愿退出“好声音”。“因为青奥会开幕式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好在节目组也非常理解,最后时间都协调好了。”张丹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