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3000记者在此“孵化”青奥故事

2014-8-4 13:55:51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颜芳 选稿:王静瑶

  8月1日,南京青奥主媒体中心开馆。青奥期间这里将接待来自境内外550多家媒体的3000多名记者。一走进这个传播青奥故事的场所,浓浓的文化味迎面而来,处处尽显“中国范”和“南京味”。

  凌晨两点,可赏荷塘月色

  青奥主媒体中心位于奥体中心北大门处,由网球馆改建而成,主要包括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两大部分,里面有媒体工作间、新闻发布厅、商业服务区等区域。

  记者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媒体工作间,这里提供每天的赛事情况以及点心、咖啡、茶水、水果等。对记者来说,发稿便利才是真的便利,工作间有免费WIFI,有可供借用的手提电脑,充电板每个座位都有。北边整面墙是透明玻璃幕墙,沿着墙边,摆着一长溜绿色小沙发和白色小茶几,外边一条窄溪,种有莲花,岸上花灯摇曳。赛事期间,媒体工作间从早上七点一直开放到次日凌晨两点。赶上月夜,走出媒体工作间,记者就能在这里饱览荷塘月色。

  新闻中心提供记者所需的一切服务,记者可以租用各种东西,小到充电器,大到电冰箱。如果所租用物品需放置酒店,也有专门物流提供服务。新闻中心二楼是商业服务区,有书店、邮局和青奥特许商品专柜。开馆首日,人气最旺的要数邮局的拍立得明信片,明信片可根据顾客需要,当场拍摄打印。填好地址,转身就是邮筒,分秒间,一个青奥的表情就寄出去了。

  记者之家,一本南京故事会

  行走在主媒体中心,处处能感受到南京青奥强烈的文化氛围。一座微型南京云锦博物馆直接就搬到了媒体中心的二楼平台,内设各种云锦展品,还有一台云锦织机,师傅现场操作,也欢迎中外记者共同编织,一起体验桑蚕丝帛的国度,如何将这制造绚烂的技艺传承了上千年。

  二楼有传统工艺展示和体验。剪纸、竹刻、刻经、扎花灯、做风筝……12个项目,个个都是工艺美术大师现场操作,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将在他们的手上翻腾跳跃。

  新闻发布厅四周,就像一座南京文化展览馆。南侧,是南京青年艺术家黄明的雨花石书法作品展,每一块独特画面的雨花石,配一首相应的中国诗词,石、诗、书同栖一纸,呈现的是中国“意境”。北侧,则是南京历史文化长廊。石头城、国子监、乌衣巷、江宁织造府、大报恩寺,几笔勾勒,说不尽的厚重沧桑,每幅场景都配中英文简介,扫描二维码,能获知此景更丰满的故事。

  90后挑大梁,要的就是燃烧创意

  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工程总监伊索德罗已在媒体中心工作多日。他说,他这样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人,在这里感受到中国的开放和热情。

  令伊索德罗没想到的是,媒体中心的布置创意来自中国几位90后。从今年初春起,几位南京艺术学院的大三学生便把媒体中心当成自己的窝,他们要用年轻人的创意“孵”出有吸引力的中国故事。“门头的‘落花如雨’、平台上的明城墙、云锦,都是大家想出来的。我们要在有限空间把最能代表中国的南京表达出来。”丁慧中说,6位小伙伴想了很多办法,设计方案改了六七遍。

  媒体中心布置得如此文化,花钱却不多。工艺大师,免费;手绘大师,免费;裸眼3D大屏,免费……“我们花钱骨感,但展现丰满。”媒体团队发言人介绍。记者已经领略,新闻发布厅的首场发布会,就是媒体中心的文化展示项目发布。一进大厅,志愿者就说,背景素材发到邮箱,发布会不提供纸质材料。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

3000记者在此“孵化”青奥故事

2014年8月4日 13:55 来源:中国江苏网

  8月1日,南京青奥主媒体中心开馆。青奥期间这里将接待来自境内外550多家媒体的3000多名记者。一走进这个传播青奥故事的场所,浓浓的文化味迎面而来,处处尽显“中国范”和“南京味”。

  凌晨两点,可赏荷塘月色

  青奥主媒体中心位于奥体中心北大门处,由网球馆改建而成,主要包括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两大部分,里面有媒体工作间、新闻发布厅、商业服务区等区域。

  记者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媒体工作间,这里提供每天的赛事情况以及点心、咖啡、茶水、水果等。对记者来说,发稿便利才是真的便利,工作间有免费WIFI,有可供借用的手提电脑,充电板每个座位都有。北边整面墙是透明玻璃幕墙,沿着墙边,摆着一长溜绿色小沙发和白色小茶几,外边一条窄溪,种有莲花,岸上花灯摇曳。赛事期间,媒体工作间从早上七点一直开放到次日凌晨两点。赶上月夜,走出媒体工作间,记者就能在这里饱览荷塘月色。

  新闻中心提供记者所需的一切服务,记者可以租用各种东西,小到充电器,大到电冰箱。如果所租用物品需放置酒店,也有专门物流提供服务。新闻中心二楼是商业服务区,有书店、邮局和青奥特许商品专柜。开馆首日,人气最旺的要数邮局的拍立得明信片,明信片可根据顾客需要,当场拍摄打印。填好地址,转身就是邮筒,分秒间,一个青奥的表情就寄出去了。

  记者之家,一本南京故事会

  行走在主媒体中心,处处能感受到南京青奥强烈的文化氛围。一座微型南京云锦博物馆直接就搬到了媒体中心的二楼平台,内设各种云锦展品,还有一台云锦织机,师傅现场操作,也欢迎中外记者共同编织,一起体验桑蚕丝帛的国度,如何将这制造绚烂的技艺传承了上千年。

  二楼有传统工艺展示和体验。剪纸、竹刻、刻经、扎花灯、做风筝……12个项目,个个都是工艺美术大师现场操作,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将在他们的手上翻腾跳跃。

  新闻发布厅四周,就像一座南京文化展览馆。南侧,是南京青年艺术家黄明的雨花石书法作品展,每一块独特画面的雨花石,配一首相应的中国诗词,石、诗、书同栖一纸,呈现的是中国“意境”。北侧,则是南京历史文化长廊。石头城、国子监、乌衣巷、江宁织造府、大报恩寺,几笔勾勒,说不尽的厚重沧桑,每幅场景都配中英文简介,扫描二维码,能获知此景更丰满的故事。

  90后挑大梁,要的就是燃烧创意

  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工程总监伊索德罗已在媒体中心工作多日。他说,他这样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人,在这里感受到中国的开放和热情。

  令伊索德罗没想到的是,媒体中心的布置创意来自中国几位90后。从今年初春起,几位南京艺术学院的大三学生便把媒体中心当成自己的窝,他们要用年轻人的创意“孵”出有吸引力的中国故事。“门头的‘落花如雨’、平台上的明城墙、云锦,都是大家想出来的。我们要在有限空间把最能代表中国的南京表达出来。”丁慧中说,6位小伙伴想了很多办法,设计方案改了六七遍。

  媒体中心布置得如此文化,花钱却不多。工艺大师,免费;手绘大师,免费;裸眼3D大屏,免费……“我们花钱骨感,但展现丰满。”媒体团队发言人介绍。记者已经领略,新闻发布厅的首场发布会,就是媒体中心的文化展示项目发布。一进大厅,志愿者就说,背景素材发到邮箱,发布会不提供纸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