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浙女篮主帅被指打骂队员 李昕称是高标准严要求

2014-7-30 07:20:17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朱俊 选稿:刘亨

  7月29日上午9点30分,李昕状告浙江稠州银行俱乐部单方面毁约一案在杭州劳动仲裁法庭准时开庭,整个举证、质证、辩论过程一直持续到13点21分,期间仅仅休庭了5分钟。

  经过长达近4个小时的庭审,仲裁官并没有给出裁决,但李昕的代理律师表示愿意先进行庭外调解,庭后,他们以一种胜利方的姿态接受了到场记者的采访。

  媒体纷纷涌来 涉案双方缺席

  该案原定本月15日受理,由于俱乐部总经理但琪当时身在美国挑选外援,被延迟到了今天。上午不到8点半,位于杭州竞舟路228号的西湖区行政服务中心5楼的西湖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楼道里便已经络绎不绝地迎来了各路记者。见到这阵势,其他寻求法律仲裁的人士也纷纷打听起缘由来。鉴于本案的受关注度,俱乐部事先向劳仲委打了招呼,表示会有不少媒体前来采访,后者也提前准备好了远比平时多出一倍的旁听证,招呼记者们登记入内,登记者之中,竟然还有一名专程闻讯而来的杭州球迷。

  在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仲裁科内只有18个旁听席位,但是到场记者实在太多,不得不临时添加6张座椅,工作人员“扣留”了所有摄影设备,表示法庭内不能拍摄。

  本案所涉及的双方均未到庭,李昕委托了杭州当地金道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代为出庭,而此前表示会出席的浙江稠州银行俱乐部董事长赵兵和总经理但琪也因为球队当日在义乌有活动而缺席,只有稠州银行的一位法律女顾问以代理人的身份出庭。

  双方互不相让 但愿意接受调解

  在前2个小时的庭审时间里,依次由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提出证据并接受对方的质证。

  李昕方面列出了她作为申请人与俱乐部所签订的《教练员聘请合同书》、俱乐部后来向其下达的《转岗通知书》、《医疗期通知书》、《关于李昕工资支付的通知》、《李昕解聘通知》、《完善规章制度》、《浙江稠州职业篮球俱乐部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浙江稠州职业篮球俱乐部请休假及考勤管理办法》、美国篮球学院邀请其前往美国观摩学习的邀请函以及与俱乐部总经理但琪的微信聊天截屏等多项证据,并向仲裁官提出了三点诉求:撤销《转岗通知书》的决定,要求继续履行余下的两年合同;按照合同立即安排其重新回到浙江女篮主教练岗位开始工作;按照合同中每月5万元人民币的税后金额支付此前扣发的工资。

  浙江俱乐部则直接请来了两位曾在李昕手下打球的女篮队员出庭作证。曾在上赛季开赛前作为陪练的青年队队员裴悦表示:李昕因在一次对抗训练中不满她所在一方的表现,对包括自己在内的5名年轻队员依次抽耳光,导致其耳膜穿孔;张王来则是因为在球队客场战胜八一队之后、在大巴车回酒店的途中用手机查阅其他赛场结果,被李昕指责玩手机,连续被打了两次后脑勺。随后,被申请人的代理律师还指出,李昕过于简单粗暴的执教风格未能很好地让球队团结,并导致去年11月那次著名的女篮罢训事件,当时包括前国手卞兰、陈晓莉、姬晓等7名队员因不满李昕在训练时的打骂行为而拒绝参加训练。此外,李昕在赛季结束球队放假至3月31日也未按时归队,而是前往美国参加个人培训直至4月15日才返回杭州,期间并未请假,后期又出现旷工现象,要求庭审官驳回其诉讼请求。

  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中,李昕的代理律师称李昕在训练中对球员即便真有打、骂行为,也与罢训以及解聘无关,稠州银行俱乐部方面认定她旷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并因为她没能率队夺冠就提出解聘是“强盗逻辑”,也无法接受转岗担任俱乐部副总、年薪从税后60万元变成税前12万元的巨大落差。

  而俱乐部方面则认为,从执教做派来看,李昕与队员之间积怨已深,多名队员表示:如果继续由其担任球队主教练,那么自己将选择退役或转业。李昕在日常训练管理中我行我素、没能遵照合约完成夺冠指标、在赛季结束后又没有进行总结之类不负责任的表现,证明了其已经无法继续胜任球队主教练一职。俱乐部并不是剥夺其正常工作权利,而是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行使变更劳动合同的权利,直至李昕出现旷工现象才提出了解聘。

  虽然当庭并未作出判决,但双方均表示愿意接受调解,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晨报记者,一般这样的劳动争议,最长将在45天内给出一个裁决。

  李昕律师以胜利者姿态接受采访

  已于开庭前一天抵达杭州的李昕在酒店里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当初同意(放弃国青队教练的工作来到浙江女篮)就是看到了这份三年合同的延续性,即便第一年(俱乐部)给我配的菜不行,那三年之内也一定能实现夺冠的目标,没能夺冠并不能成为与我解约的理由。我要吃、要喝、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便是解除合同,那也要给我时间去谋求新工作吧?我认为自己所提出的(赔偿一年年薪)要求是合理的。”对于训练中有暴力肢体动作和辱骂队员的现象,李昕选择了回避,“想要夺冠,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糊弄一气那是违背教练员职业道德的,至于他们所说的这件事,我只能说,听法律的吧。”

  从庭审的举证和辩论来看,似乎李昕一方占据了一定的主动,在仲裁程序结束之后,金道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已经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接受了采访,黄河律师更是将这起中国篮球历史上教练首度将俱乐部告上法庭的事件拔高到了“从历史角度来说将推动教练员、运动员维权进程”的高度。

  不过浙江稠州银行俱乐部不会如此轻易接受败诉的局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李昕方面已亮出所有底牌,而俱乐部这边还会有后续的证据,即便仲裁结果对本方不利,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寻求进一步的审理。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

浙女篮主帅被指打骂队员 李昕称是高标准严要求

2014年7月30日 07:20 来源:新闻晨报

  7月29日上午9点30分,李昕状告浙江稠州银行俱乐部单方面毁约一案在杭州劳动仲裁法庭准时开庭,整个举证、质证、辩论过程一直持续到13点21分,期间仅仅休庭了5分钟。

  经过长达近4个小时的庭审,仲裁官并没有给出裁决,但李昕的代理律师表示愿意先进行庭外调解,庭后,他们以一种胜利方的姿态接受了到场记者的采访。

  媒体纷纷涌来 涉案双方缺席

  该案原定本月15日受理,由于俱乐部总经理但琪当时身在美国挑选外援,被延迟到了今天。上午不到8点半,位于杭州竞舟路228号的西湖区行政服务中心5楼的西湖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楼道里便已经络绎不绝地迎来了各路记者。见到这阵势,其他寻求法律仲裁的人士也纷纷打听起缘由来。鉴于本案的受关注度,俱乐部事先向劳仲委打了招呼,表示会有不少媒体前来采访,后者也提前准备好了远比平时多出一倍的旁听证,招呼记者们登记入内,登记者之中,竟然还有一名专程闻讯而来的杭州球迷。

  在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仲裁科内只有18个旁听席位,但是到场记者实在太多,不得不临时添加6张座椅,工作人员“扣留”了所有摄影设备,表示法庭内不能拍摄。

  本案所涉及的双方均未到庭,李昕委托了杭州当地金道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代为出庭,而此前表示会出席的浙江稠州银行俱乐部董事长赵兵和总经理但琪也因为球队当日在义乌有活动而缺席,只有稠州银行的一位法律女顾问以代理人的身份出庭。

  双方互不相让 但愿意接受调解

  在前2个小时的庭审时间里,依次由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提出证据并接受对方的质证。

  李昕方面列出了她作为申请人与俱乐部所签订的《教练员聘请合同书》、俱乐部后来向其下达的《转岗通知书》、《医疗期通知书》、《关于李昕工资支付的通知》、《李昕解聘通知》、《完善规章制度》、《浙江稠州职业篮球俱乐部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浙江稠州职业篮球俱乐部请休假及考勤管理办法》、美国篮球学院邀请其前往美国观摩学习的邀请函以及与俱乐部总经理但琪的微信聊天截屏等多项证据,并向仲裁官提出了三点诉求:撤销《转岗通知书》的决定,要求继续履行余下的两年合同;按照合同立即安排其重新回到浙江女篮主教练岗位开始工作;按照合同中每月5万元人民币的税后金额支付此前扣发的工资。

  浙江俱乐部则直接请来了两位曾在李昕手下打球的女篮队员出庭作证。曾在上赛季开赛前作为陪练的青年队队员裴悦表示:李昕因在一次对抗训练中不满她所在一方的表现,对包括自己在内的5名年轻队员依次抽耳光,导致其耳膜穿孔;张王来则是因为在球队客场战胜八一队之后、在大巴车回酒店的途中用手机查阅其他赛场结果,被李昕指责玩手机,连续被打了两次后脑勺。随后,被申请人的代理律师还指出,李昕过于简单粗暴的执教风格未能很好地让球队团结,并导致去年11月那次著名的女篮罢训事件,当时包括前国手卞兰、陈晓莉、姬晓等7名队员因不满李昕在训练时的打骂行为而拒绝参加训练。此外,李昕在赛季结束球队放假至3月31日也未按时归队,而是前往美国参加个人培训直至4月15日才返回杭州,期间并未请假,后期又出现旷工现象,要求庭审官驳回其诉讼请求。

  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中,李昕的代理律师称李昕在训练中对球员即便真有打、骂行为,也与罢训以及解聘无关,稠州银行俱乐部方面认定她旷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并因为她没能率队夺冠就提出解聘是“强盗逻辑”,也无法接受转岗担任俱乐部副总、年薪从税后60万元变成税前12万元的巨大落差。

  而俱乐部方面则认为,从执教做派来看,李昕与队员之间积怨已深,多名队员表示:如果继续由其担任球队主教练,那么自己将选择退役或转业。李昕在日常训练管理中我行我素、没能遵照合约完成夺冠指标、在赛季结束后又没有进行总结之类不负责任的表现,证明了其已经无法继续胜任球队主教练一职。俱乐部并不是剥夺其正常工作权利,而是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行使变更劳动合同的权利,直至李昕出现旷工现象才提出了解聘。

  虽然当庭并未作出判决,但双方均表示愿意接受调解,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晨报记者,一般这样的劳动争议,最长将在45天内给出一个裁决。

  李昕律师以胜利者姿态接受采访

  已于开庭前一天抵达杭州的李昕在酒店里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当初同意(放弃国青队教练的工作来到浙江女篮)就是看到了这份三年合同的延续性,即便第一年(俱乐部)给我配的菜不行,那三年之内也一定能实现夺冠的目标,没能夺冠并不能成为与我解约的理由。我要吃、要喝、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便是解除合同,那也要给我时间去谋求新工作吧?我认为自己所提出的(赔偿一年年薪)要求是合理的。”对于训练中有暴力肢体动作和辱骂队员的现象,李昕选择了回避,“想要夺冠,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糊弄一气那是违背教练员职业道德的,至于他们所说的这件事,我只能说,听法律的吧。”

  从庭审的举证和辩论来看,似乎李昕一方占据了一定的主动,在仲裁程序结束之后,金道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已经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接受了采访,黄河律师更是将这起中国篮球历史上教练首度将俱乐部告上法庭的事件拔高到了“从历史角度来说将推动教练员、运动员维权进程”的高度。

  不过浙江稠州银行俱乐部不会如此轻易接受败诉的局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李昕方面已亮出所有底牌,而俱乐部这边还会有后续的证据,即便仲裁结果对本方不利,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寻求进一步的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