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案恐引足坛2次地震 匿名信指足协官员受贿
2014年5月27日 08:22 来源:扬子晚报
近期,前青岛市足协秘书长、足管中心主任王斌被检察机关带走,其主要原因是接到实名制举报。尽管举报的涉案金额只有8万元,但是因外界流传的一条匿名短信却令该事件更加的扑朔迷离。据该短信宣称,王斌多次利用职务之便侵吞足球专项资金,其数额高达数百万元以上。更重要的是,该短信还爆出青岛海牛俱乐部在2013年的冲甲成功是因为王斌贿赂足协官员和裁判员。而以上事件一旦经过证实,无疑是对中国足球的又一次打击。
匿名短信列数王斌四宗罪
据悉,这条匿名短信痛斥了王斌的四大罪行:
一、其妻XXX是他的同案犯,XXX是青岛女子足球队总教练,每年政府给女队各项费用补助达百万元,但XXX还向队员家长每人每月收取400元,这些钱都被XXX占为己有。
二、王斌在青岛城阳训练基地私设小金库达一百多万元,该基地是财政拨款单位,王彬利用该基地的房屋、场地、宿舍对外租赁,租赁费作为小金库费用,任其挥霍,致使体育局专业的队伍有时都没有地方吃住。
三、伙同分管局长XXX虚报运动员、教练员人数及足球推广等政府拨的各项费用,部分做假账,转移出来两人共同分得300多万元。
四、2013年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冲甲,全是王斌一伙一手帮其贿赂裁判致使其冲甲成功,这里面包括贿赂中国足协的主要领导及中国足协的裁判员,这里面主要足协的领导由王斌负责,王斌安排到青岛执法的裁判有郭某某和崔某某负责,两人负责接待、贿赂裁判。
“王斌案”让青岛海牛成焦点
匿名短信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为什么匿名短信要针对王斌和青岛海牛俱乐部?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是另有他因?既然王斌案件已经发生,相信公安司法部门肯定会弄清楚上述问题,给外界一个交代。无中生有的,必须还青岛海牛一个清白;确有其事的,一定要一查到底,再次净化中国足坛,维持来之不易的良好秩序。而涉及到敏感的裁判问题,必然有一个清晰的链条:主谋策划,中间人通过相关的关系与裁判接洽,最终依靠裁判的执法在比赛场上得到关照。如果查实裁判方面的问题,王斌一个处级干部,不可能亲自和裁判员交易,中间人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同样有待案件的最终定论。
相关司法部门正在积极调查王斌的案件,除了王斌本人之外,如果他交代出了裁判问题和可能的相关足协官员问题,这些人基本上都不属于青岛管辖,将会交给另外一个部门进行跟进。至于相关部门是否跟进?跟进到什么程度?都要看王斌案件的深度。如果真的涉及到了裁判员和足协官员,他们是否像2009年“8·25”之后那样到青岛进行协助调查,在案件真相出来前,不会有明确答案。
从目前王斌还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看,应该不会只是被举报的8万元那么简单。
“王斌案”恐再引足坛地震
在外界看来,“王斌事件”的走向与此前“王鑫事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样是因为数额不大的事件,最终或将引发大的“地震”。当时,新加坡警方因王鑫涉及新加坡联赛赌球案件而将其通缉,被辽宁警方抓获,因为王鑫交代出和中国足球有关的诸多问题,从而拉开了那场声势浩大的反赌扫黑大幕。最终,这场中国足球的大地震以57名从业人员和6家中超俱乐部受到处罚。由于司法机关的介入,一旦“王斌事件”调查属实,中国足球恐将迎来第二次的大地震。
目前中国足协的态度就是耐心等待王斌案件的审结完毕,毕竟中国足协没有执法权去直接参与到王斌的审理工作当中。此外,受到此前假、赌、黑的负面影响,中国足协也不可能积极的到青岛足协去了解、打听王斌案件的发展。中国足协只有在该案件审结完毕之后做出相关回应,如确认有足协官员、裁判员或是俱乐部参与到了其中,中国足协参照以往的处理方法对涉案人员及俱乐部进行足协权力范围内的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的那场贩毒扫黑风暴使得中国足协的形象跌落谷底,而那些锒铛入狱的中国足协前官员更是成为了反面典型。如今中国足协给外界的形象更多的是谨小慎微,生怕再出现大的纰漏。不过此次的“王斌事件”却令外界有点意想不到,而该事件如果得到司法部门的证实,那么足协中的某些人无疑于“顶风作案”,而等待他们的也将是更加严厉的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