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教育融入足球 更要培养孩子足球的爱好
2014年5月12日 17:03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 将教育融入足球 更要培养孩子足球的爱好
周晓伟正在战术板上用磁铁棋子摆阵型。
“金龙鱼杯”校园世界杯暨第九届体育庙会金华分区赛,昨天在金华江滨小学决出了冠军。作为浙江省内四大赛区分赛场决赛的第三站,金华赛区的最终优胜者由东道主江滨小学获得。不过,他们的晋级并不轻松,在下午与劲敌衢州柯城实验小学的对决中先失一球,下半场连入两球实现逆转。
比赛最终只有一个赢家,但是无论对于出场的小球员还是全程在场边关注的家长们来说,胜负和名次并不是比赛的唯一目的,无论输赢,都是满载而归。
一场比赛浓缩了校园足球精华
“别叫我周指导,还是叫周老师吧。”江滨小学队主教练周晓伟笑着说,“重要的不是为了名次,其实足球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有些孩子缺乏团队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永不放弃的态度,以及宽容理解的好品质,足球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品质,而成绩是自然而然获得的。”
这位自愿放低身段从高中到小学带队的老师,是金华校园足球圈内公认的高水平教练。记者看到,无论是在战术板上用磁铁棋子摆阵型,还是在小纸条上记下比赛要点,周晓伟都非常有专业范儿。但是在赛后聊起校园足球,他反而不像是一位教练,而是一位育人的老师,他的教室就是足球场。
开场不到五分钟就丢了一球,这样的开局还是让江滨小学全队都措手不及。出问题的是两个后卫,两人处理球时出现了配合失误。场边的周晓伟做的第一件事,是让两个正着相互埋怨的队员停下来,继续投入比赛。“刚开始失球之后,两个后卫推卸了一下责任,我马上就制止了,后来问题解决得相当好。”他说。
也就是从这个糟糕的开局开始,小队员们就开始如周晓伟所说,跟着足球“上课”了。停止抱怨、相互宽容是第一步;比分落后,不言放弃,坚韧不拔地一次次发起反击是第二步;最终接连攻破对方大门,他们靠的是比对手更好的团队配合。
“我们之前就强调,即使落后也要按照我们自己的战术来打,队员按照教练的战术思想实现了逆转,那是很有成就感的。”周晓伟说。
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就是做孩子的粉丝
对于昨天赛场边更多的孩子们来说,与比赛同时进行的校园足球嘉年华游戏,显然更有吸引力,自始至终留在场边的忠实观众,也就是各参赛队小球员的家长了。主场作战的滨江小学几乎所有队员的家长都到了,柯城实验小学也有三位爸爸随队出征。
“爸爸妈妈在场边看着,我感觉更有底了。”打进扳平比分一球的江滨小学球员鲍盛鑫说。
从两年前在学校开始踢球,鲍盛鑫的爸爸就成了儿子的足球伴侣。接送训练比赛不在话下,只要有空,就一定去看儿子踢球。这位爸爸并不避讳,自己以前并不是足球迷,现在与儿子最大的共同话题就是足球,但是要说爷俩有没有共同追的球星,爸爸说:“没有,我是我儿子的球迷。”
中场休息和比赛暂停时,滨江小学球员席一边人头攒动,里层是正在听教练讲解的队员,外围站的全是家长,听得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
和孩子共同浸润在足球的氛围里,大多数家长也都成了半个足球专家。“在家我给他传传球,帮他训练,他们早晨训练我都看着的,脚弓传球都是跟教练学的。”柯城实验小学球员俞子佳的爸爸俞雪康说,“当个助教,我应该行。”
在场边跟儿子一起看其他两队比赛,俞雪康就不断给孩子讲解比赛,轮到俞子佳上场,老爸就真的变成助教角色,跟着教练一起冲着场上喊跑位——当然,他喊得最多的是“俞子佳”。
足球爱好可能陪伴孩子一生
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已经搞了五年,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从大学走向中超职业赛场的球员,周晓伟认为,在短期内,诸如“清华流川枫”刘子秋等人进入CBA的案例,不会在校园足球场出现。“现在的小学生球员,99%不适合踢职业足球,不过他们可以把足球当成终生爱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校园足球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能出人才,但不是在现在这个时候。低年级段就是让孩子们接触足球,让他们体验足球,从中获得快乐为主。”周晓伟说。
很多全方位支持孩子踢球的家长,也是抱着同样的态度。俞雪康说:“俞子佳以前的教练就说,要有理想,进国家队。我觉得小孩要有理想有目标,但能不能到那一步,又是个问题,但你只要努力过了,不后悔就可以了。”
从内心讲,俞雪康还是希望儿子能走上职业道路,两个月前,他联系好了广州富力俱乐部的足校,想让儿子去试训,“13岁,五年级,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孩子不愿意,当父亲的也没有勉强。
“踢踢校园足球也挺不错的,学习踢球两不耽误。以后还能踢大学足球联赛,省得老玩游戏,身体也好。”
其实,孩子通过足球训练收获的进步,已经足以让父母满意了。“他们班主任说,这孩子踢球还自信起来了,以前和小女孩一样爱哭,现在不会了。说他自信了,心理强大了,以前不自信,现在说他是考试型的,比赛型选手。”俞雪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