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 19:20
来源:东方网 选稿:成昭远

在这个城市里,有人把周末用来出游,有人把周末用来充电,还有人把周末用来运动。在报名参加2014年上海座标城市定向挑战赛的一万多名“动一族”中,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理由。
卫冕冠军队/实力大“升级”
29岁的程磊和几名跑友组成的“一起跑滨江队”今年是第二次报名参加城市定向赛,去年他们拿下了4号线的冠军。对于冠军,程磊和他的小伙伴们并没感到意外——几个人平时都是跑马拉松的,“一起跑”就是一个马拉松俱乐部的名字。
程磊跑的4号线路点标地包括华山绿地、江湾体育场、世博园等几个地方,“我们算了一下,当天估计跑了18公里左右,差不多半个马拉松的长度。”
过去,程磊参加过4次全程马拉松、4次半程马拉松。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他还去无锡参加了全程马拉松的比赛。“我开始练马拉松是在两年前。”程磊说,自2012年12月参加了第一次马拉松比赛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附近哪个城市举行马拉松他就去哪里。
去年报名参加上海城市定向挑战赛后,程磊等人又爱上了这项新的运动。在程磊看来,和跑马拉松不一样,城市定向赛的趣味性更强,而且不是一个人跑得快就行,还要队友之间分工合作,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
今年程磊等人早早就报了名,对于今年比赛的预期,程磊很有信心地表示:“去年拿了线路的冠军,今年我们队伍的实力比去年更强,几乎是去年的原班人马,另外还有了更多跑步和定向赛的经验!”
“元老队”/体味城市变化
如果在比赛现场,你看到好多个队伍的名字里都有“华力”两个字,请不用感到惊讶——上海华力微电子组织了二十多支队伍参赛,组成了一艘“航空母舰”。
这艘“航母” 资历最深中,的要算“华力小刀会队”,这支队伍已经是参加城市定向赛的“三朝元老”了。去年率队参加比赛的队长荆泉觉得通过每次比赛都能感觉到上海在变,“特别明显的一点就是地铁线越来越多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现在都通地铁了。”除了硬件的变化,软件也在变。“第一年比赛的时候还没有3G,用手机查线路很慢很慢。现在有了3G,手机查地图已经很快了。”
经验分享
荆泉告诉记者,参加比赛的队伍中有女生跑不快,他们便留一个男生陪女生在后面走,另外两三个人做“先锋”,先到点标探路,探明路线再通过手机告诉后续部队,让体弱的女生可以少走弯路,节省体力。
兴奇金属/最后一个报名者
3月17日,一名女子冒雨到上海城市定向挑战赛组委会要求为两支参赛队伍报名。当时网上报名刚刚结束,组委会很为难,打算拒绝这名女子。但对方非常恳切地求情,说自己在广东的同事非常希望能参加此次比赛,已经请了假准备飞到上海来参赛。组委会被她的诚意打动了,破例增加了一个参赛队伍的名额,最终,这支“兴奇金属队”成为此次比赛最后一支成功报名的队伍。
这名冒雨来报名的女子名叫蔡泳茵,是负责公司行政事务的。她说另外一支没能报名的队伍也不会闲着,比赛时会去现场为同事加油,公司还有人去拍照,作为公司团队建设的一个活动。
经验分享
最重要的是确保团队之间的同步。另外,到达一个点标后,要迅速判断到达下一个点标的最优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