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13:34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 作者:臧婷 选稿:王静瑶
很多人没想到,“新宇宙队”拜仁王朝的崛起和坍塌都如此迅速。当初欧冠半决赛抽签结果出炉时,有球迷笑称强大的拜仁碰到皇马就像收到了“皇家大礼包”。但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两大豪门第二回合的较量结束后,这个段子有了“神结尾”——“满怀雄心的德甲班霸打开礼包一看,里面竟是五仁月饼。 ”继客场1球小负后,卫冕冠军拜仁在主场遭皇马四球狂屠,从而以两回合0比5的总比分惨遭淘汰。伴随着拉莫斯5分钟内的两个头球,以及C罗创纪录的梅开二度,银河战舰时隔12年后再进欧冠决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赛季欧冠半决赛两回合7比0淘汰巴萨的拜仁,为何一年后竟被别人请吃“五仁月饼”?
甘拜下风 控球走火入魔吞下“五仁”
有一种声音从欧冠半决赛首回合结束后便传出来,瓜迪奥拉的战术思想并不适合拜仁这种打法大开大阖的球队。德国人做事的特点大致可总结为“严谨有余、灵感不足”:骨子里的纪律性使他们能精确地按照事先布置完成工作,遇到鸿沟时,他们宁可团结一心地跳进去,而不是换个路线往前走。瓜帅的战术核心就是控球,半决赛两个回合,拜仁的控球率都达到64%,传球数是皇马的两倍,成功传球数接近对手的3倍,但最终结果是拜仁净吞五蛋。如瓜帅赛后所言,控球当然不是他们输掉比赛的根本原因。可是,控球毕竟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一味将球倒来倒去而不是果断射门,也是不行的。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一语中的:“如果对手能够把握机会取得进球的话,控球率一文不值。 ”
控球式打法有时是强大的,因为它失误率低,对手每次攻过去便要面对阵型稳固的防线,想要破解,正面对攻是不可取的。面对“打太极”打得走火入魔的拜仁,聪明的皇马找到了最合理的应对招数——防守反击、把握定位球。拉莫斯在第15和19分钟,利用定位球实现“头球两连杀”,整个安联球场陷入死寂。第33分钟和终场前C罗的梅开二度,更体现了皇马战术上的完整性和技术发挥的准确性。
回顾两回合的比赛,银河战舰看似表现得波澜不惊,但三条线各尽其职、整体配合默契。在防守端,拉莫斯、佩佩和科恩特朗几乎“零失误”,堪称一人当俩人用、仨人当大巴用。到了前场,“BBC”三叉戟和迪马利亚踢得简洁而高效,莫德里奇虽然与进球没有直接关系,但几乎皇马大部分有威胁的进攻都由他发起。
天马行空 12年等来复兴“谋”定后动
从策略上看,对于首回合落败的卫冕冠军来说,想要追分就必须向前冒险,但融入瓜式思想的这支拜仁,太注重控球,进攻手段匮乏。此外他们还存在着另一大败笔:本赛季,拜仁创纪录地提前在联赛中夺冠,球员在进攻端的创造性渐渐被“走过场”的想法所取代。有球迷调侃,拜仁全场最有霸气的一次进攻,就是里贝里打了卡瓦哈尔一个耳光。相比之下,皇马才更像是一支无比渴望冠军的球队,要知道,他们上一次捧得欧冠奖杯还是在遥远的2002年。
或许,德意志文化的代名词是“骄傲”和“坚持”,而“冒险”属于西班牙——如同哥伦布和麦哲伦,哪怕没有绝对实力做保证,他们也敢天马行空。于是,比赛中,拜仁更多地是让球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地移动,极少变化。反而是打防反的皇马,做到了伺机而动、刀刀见血。贝肯鲍尔在赛后用“他们配得上这场胜利,配得上进决赛”来称赞皇马。拜仁主席鲁梅尼格也承认,自己的球员们缺乏足够的激情。
12年有多长?当年看球的小学生如今也快要大学毕业了。而皇马自从2002年夺得欧冠后,等待了足足12年才再次打进欧冠决赛,其中的酸楚难以一言道尽。跨过拜仁这道”天堑“后,接下来的形势对皇马颇为有利。再加上有先后4次捧得欧冠奖杯的“人生赢家”安切洛蒂的加持,里斯本光明球场,或许将见证一个新王朝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