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中国足球需要更多郝海东 郝润泽:下一个郝海东?

2014年4月21日 14:44

来源:中国体育报 选稿:王静瑶

原标题: 中国足球需要更多郝海东 郝润泽:下一个郝海东?

中国足球需要更多郝海东

中国足球需要更多郝海东

  2014年3月20日,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的新闻发布会上,担任赛事形象大使的郝海东深情地说:“我10岁的时候就开始从事足球,对于足球只有感恩、感激与感慨,足球给了我一切。”

  让时间倒回十年前。2004年的8月7日,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队在亚洲杯决赛中1:3负于日本队,34岁的郝海东头裹纱布、浴血奋战的画面,令无数球迷为之动容;两个月后,11月17日,中国队在广州7:0战胜中国香港,却以一个净胜球的微弱劣势憾别德国世界杯。这场刻骨铭心的“大胜出局”也成了郝海东在国家队的告别演出。60多天的时间里,中国足球从一个顶峰坠落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即将年满44岁的郝海东忆及往事,他似乎说不出自己踢得最好的比赛,也说不出自己进得最漂亮的进球,但他直言,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就是那场“7:0”。

  十年过去了,中国足球仍旧在深渊中步履蹒跚地前行,只是郝海东之后,再也无人为国家队摧城拔寨,亚冠的赛场上,也再没有哪个本土球员能像郝海东一样让日韩和西亚诸强闻风丧胆了。

  2004年就像一个分水岭,如果说在亚洲杯决赛中替换郝海东上场的李毅大帝是中国足球娱乐化时代的缩影,那么郝海东无疑是中国足球英雄时代的一座标杆,在他身上,凝结着我们有关中国足球最美好的记忆和最正面的期许。退役后的郝海东其实从未离开我们的视线,他的每一次发声,他的一举一动,仍然备受关注,每每见诸各大体育媒体的显要位置;他是网友“票选”的足协主席,是球迷心目中多次国足选帅的热门;他出生于1997年的儿子,也因为他的缘故,从开始接触足球就处在镁光灯的照射之下,引发着痴心球迷无限的遐想……正像郝海东面对媒体时多次深情表白的那样:是足球给了我一切,我永远不会离开足球。

  郝海东不会离开,同样地,足球,中国足球,也需要郝海东。

  如果说在亚洲杯决赛中替换郝海东上场的李毅大帝是中国足球娱乐化时代的缩影,那么郝海东无疑是中国足球英雄时代的一座标杆,在他身上,凝结着我们有关中国足球最美好的记忆和最正面的期许……

  “为了改变中国足球落后面貌”

  足球圈内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1982年,英国沃特福德队来华访问,后来成为英格兰队主教练的球队主帅泰勒受邀指导八一少年队训练。训练结束后,兴致勃勃的泰勒为在场的人做了用腿连续颠球100次的示范,并表示小球员们如果有谁也能做到,他就把自己脚上一双全新的阿迪达斯球鞋送给他。

  被球队派出来跟泰勒比试的,正是12岁的郝海东。泰勒很清楚,在当时的英国,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孩子都不多,郝海东在队里年龄最小,个子也最矮,这个不起眼的中国小男孩能行吗?

  其实,经过在八一队两年的训练,小球员们都已经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大腿颠球100次,对郝海东来说实在是太轻松了。

  郝海东颠到六七十次时,泰勒开始在一旁搞怪,想要分散他的注意力。可这招并未奏效,郝海东轻松完成了这场比试,泰勒当场把脚上的阿迪鞋脱了下来……

  像许多知名运动员一样,郝海东走上足球道路,也是受到喜爱足球的父亲的影响。5岁的时候,郝海东第一次接触到了足球。10岁那年,郝海东在青岛少年田径运动会上连夺60米跑和跳远第一名。他出色的速度和爆发力,以及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被看台上的八一队教练刘国江一眼相中,进入了八一少年队。

  父亲郝文生把郝海东送到北京。“那时候懵懵懂懂的,到了队里,刚开始还有点高兴,等父亲一走,我一看,剩我一个人了。”少小离家的惆怅并没有持续多久,郝海东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这颗后来在足球圈以精明著称的小脑袋里,一些想法渐渐明晰,“我感觉我要好好踢球。踢球干什么?现在想想,出发点就很功利了,踢上主力,进国家队,想让我的能力得到认可。”

  进队第三个月的一天训练之前,大家在训练场上站成一排,八一体工大队的大队长鲁挺来看小队员们了。个头最小的郝海东引起了鲁挺的注意,他问郝海东:“你为什么踢足球啊?”郝海东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一句:“为了改变中国足球落后面貌。”在郝海东的记忆里,这一瞬间的画面异常清晰,“当时自己真是下意识的,没有任何的想法,不是杜撰,也没人教。”

  1988年初,郝海东遇到了他足球生涯的第一道“坎儿”。八年前来到八一队的那批小球员,这时都已经进入了一线队,除了郝海东。“所有人都上去了,包括确实不如我的。我当时有点感觉,这要是再上不去,那就坏了。”至于原因,郝海东说:“只有天知道。”

  老天爷跟郝海东开了个玩笑。这年八一队要去泰国参加“泰后杯”,一名一线队队员跟政委发生口角,被取消了参赛资格,需要临时抽调人员来顶替。可是能抽调的人要么在国青队集训,要么放假在家,等他们回来都来不及办护照了,只能从青年队找一个。郝海东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跟着一线队去了泰国。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他场场首发,还进了3个球。当年,郝海东就代表八一队踢上了甲A联赛,8场比赛里打进5球,成为国内足坛炙手可热的新星。

  郝润泽:下一个郝海东?

  郝润泽这个名字为人所知,应该是在郝海东退役之后。媒体像是很自然地,把这个不满10岁的孩子拉到了聚光灯下,关注至今。一个退役运动员的儿子因为选择了子承父业而几乎被媒体“看着长大”,这在整个体育圈都是不多见的,但这样一种特殊的“关怀”,偏偏就出现在了并未取得过什么耀眼成绩的足球项目上。可是原因似乎又很简单,对所有足球人和关心足球的人来说:中国足球太需要下一个郝海东了。

  郝润泽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天赋,除了足球,还喜欢篮球、网球、板球和高尔夫球,但他最初感兴趣的是冰球。为了让儿子爱上足球,郝海东循循善诱。效力谢菲尔德联队时,他甚至跟儿子说英国没有冰球没有冰球队,其实,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热闹的冰球场。郝海东把儿子送到谢联8岁组的队伍里,慢慢地,郝润泽就喜欢上了足球。起初,郝润泽像父亲一样司职前锋,随着自身特点的变化,现在主要踢边后卫、后腰、中后卫等后场位置。2010年和2012年,郝润泽先后入选了U13国少队和U16国少队。

  去年,郝海东把儿子送到了西班牙的阿尔巴塞特,一边读书,一边参加阿尔巴塞特俱乐部青训营的训练和比赛。前些日子,郝润泽在一场比赛里打进了自己在西班牙的第二个进球,他兴奋地向父亲报告了这个喜讯,他告诉父亲,现在对我来讲没有什么比足球更重要。

  像年少时的郝海东一样,郝润泽的理想是踢到国家队。他的偶像是范佩西,现在因为自己的位置靠后了,也喜欢皮克。一起训练的孩子里,只有郝润泽一个中国人,不过他适应得很快。他住在一户当地人家里,学校授课全部用西班牙语,英语底子不错的郝润泽必须从头学习西班牙语,现在11门功课已经及格了9门,用西班牙语进行日常交流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郝海东说,让郝润泽踢球,是出于自己对中国足球,对他所从事这项职业的爱。“我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我作为足球从业人员,我让我的儿子也喜欢上足球,如果他还能从事这项职业,是我最大的欣慰。”

  关于郝润泽能否成为下一个郝海东,作为最有发言权的人,郝海东给出了明确的看法:“他现在踢的比赛没有什么级别,水平也不高,以后不一定能成为职业运动员。就算成为职业运动员,我认为不可能达到像我这样的高度。”

  对外界一直以来关于郝润泽足球生涯的种种畅想,郝海东付之一笑,“我认为这个东西确实是挺逗的,千万不要去畅想,也不要去寄予什么希望,因为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可比的。我爹还不是什么特别职业的运动员,我到今天是因为我父亲把我送到了这条道路上。对郝润泽,我能做的就是鼓励他踢足球,我希望他健康快乐就可以了。至于他踢成什么样,我没有对他有任何的奢望。”

  不做坐在家里的形象大使

  从谢联退役后,郝海东担任了天津松江俱乐部的总经理。在松江俱乐部,郝海东就已经做了一些青少年足球相关的事:成立预备队,各年龄段的梯队也开始从各地招人。不过随着郝海东因故离开松江俱乐部,他的这些工作也告一段落。

  今年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筹备期间,赛事组委会秘书长王文宜找到郝海东,在他的邀请下,郝海东出任了赛事形象大使。

  谈及形象大使的工作,郝海东滔滔不绝。他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亲自”。他说自己不会做那种坐在家里,只是偶尔出席一下活动的所谓形象大使。从他出任形象大使那一刻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校园足球的工作中,不仅出席活动,还参与主办方关于赛事和活动的各项决策,从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

  “现在校园足球在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不会简简单单担任所谓形象大使,校园足球应该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今后在足球领域的一项事业,看看坚持个十年二十年能有一个什么成果。”郝海东说。

  郝海东介绍,通过校园足球冠军杯赛,主办方要培养出自己的人才,不仅要有各个学校为基点,由教练员来培养,还要把各个学校有潜力的孩子集中在一块,给他们一个出口,组织起自己的球队。等这批孩子上了二年级,再从一年级开始,这样建立起一个体系。

  小学组的比赛本来是五人制,在郝海东的建议下改为八人制,“现在西班牙已经踢八人制了,五岁的小孩就在踢了,因为更容易过渡到十一人制。今年初中组因为场地原因只能踢八人制,明年就要踢十一人制。包括规则、赛事的组织,我都会亲自去。”

  郝海东已经参加了两站足球明星进校园的活动,分别去了北京怀柔区实验小学和西城区回民小学,和孩子们交流并同场竞技。郝海东真情流露:“很感谢这些校长,他们真是非常非常地热爱足球。我说只要有你们,我就愿意来,我们十年以后看一看。但是我说你们千万别为了所谓的政绩,所谓的马上出成绩,我说这样咱们就别干了,什么弄虚作假,改年龄,我说你要干这个,那就别干了,我也不干了。”

  郝海东道出了自己的初衷:“如果不懂的人在做,就永远赢不了,但是我又没办法去按照我的思想到那个位置上按着我的想法来做。当你看见孩子成了胖子,泡在电脑上,成了悲哀了,你能为他们做的,就是通过校园足球这块,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所有这些东西一定得真抓实干,做的时候一定得专业的人,真实地做。中国足球是很奇怪的,我无力改变大环境,只是说我问心无愧,我们做了我该做的我能做的,其他的就没办法去改变了,我们尽人事,听天命。”

  “希望所有的孩子,通过我们的赛事,通过我们的努力,也通过我们的培训,最后不只是成为郝海东,应该超过郝海东。给他们一个好的平台,让他们都能够成为好的足球人,好的人,好的职业球员,最后成为杰出的球星。”郝海东说。

中国足球需要更多郝海东

中国足球需要更多郝海东

  还是那个郝董

  迎着春日的阳光,走在幽深的小径上,两旁是一栋栋欧式别墅。四周静得出奇,几乎看不到一个人。与北京四处的喧嚣相比,这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仿佛使人忘记仍置身于那个熟悉的北京。

  郝海东的“豪宅”就在这里。离开绿茵场将近10年的郝董,身材没有一点走样,容貌也没有什么变化。他身穿一套巴伦西亚的队服——上衣和短裤——很随意地靠在沙发上,侃侃而谈。宠物狗Sophie热情地欢迎记者的到来,现在正安安静静地趴在一旁;14岁的女儿郝润涵时不时“噔噔噔”地从楼上跑下来,又跑上去。

  郝董,还是那个郝董,那个你无数次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郝董。他拥有在足球界,甚至整个体育界独树一帜的“郝海东式”的表达。他自信、从容,喜欢在谈话中加入设问和反问,并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增强语势。他直言不讳、有一说一,一个半小时的谈话,郝海东对足球、对生活的把握,你已可窥其大略。他对他所谈论的事洞彻之深,以及面对一切问题时那份无法伪装的从容不迫,都使人相信,郝海东之所以成为郝海东,绝不是个偶然。

  最令人感佩的,是他身为一个足球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这项事业深沉的、无以复加的爱。郝海东不仅是一个成功的球员,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我没有必要,我干嘛?我在家待着,我喝碗粥,挺好。”但他没有选择守着一亩三分地去颐养天年:

  “光讲没有用,我不是讲的,郝海东不是说的。”

  “看看你为中国足球干了什么,你又干成了什么。”

  “我去做形象大使,我去推广校园足球,我去学校,我跟孩子们一块踢,让他们喜欢足球。”

  “我从事它,我从小一直在努力,不管有伤有病我都能坚持,在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我能自律,能控制好,能好好地训练,有规律地生活。我让我的家庭因为足球而改变,让我的孩子也喜欢上足球,所有的这一切就是我对足球的爱。”

  ……

  你的脑海里是否又浮现出十年前他浴血奋战的画面?你是否又回想起中国足球因为郝海东而曾经拥有的那些美好?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