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0日 09:22
来源:文汇报 作者:黄春宇 选稿:王静瑶

左图:传帮带,校园足球需要更多的孙雯与谢晖。
昨天下午,上海大学宝山校区,2014可口可乐杯东方体育日报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杯赛隆重开幕。
今年的比赛以“为梦想上场、为青春喝彩”为主题,来自全市的128支代表队将在18个赛区进行329场对决。部分场次将首次尝试主客场制,希望吸引更多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赛事,而大学超级杯赛、高中杯赛的冠军争夺战将在虹口足球场上演。
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成立至今已有两年时间,逐步确立了“四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纵”(暑期中学生足球赛、校际联赛、区际联赛、国际邀请赛)的赛事体系。据统计,联盟学校增加至258所,包括15所大学、37所高中、83所初中以及123所小学。
校园足球的未来如何谋划,这需要更多建设性意见,正因如此,2014上海市青少年足球发展论坛同步举行。上海申鑫队主教练成耀东、上海绿地申花梯队主教练谢晖、向阳小学校长洪雨露等与会嘉宾一起探讨了青少年足球、校园足球在上海以及全国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日本、韩国、德国的成功经验反思当下,积极建言。“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推广不能停留在行政指令,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洪雨露向所有的校长发出倡议:重视足球应当身体力行,先从球迷做起。“发展校园足球的价值显而易见,这项运动包含了终身教育的一些内容,比如克服困难、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等。”他认为,中外足球之差距所反映的其实是教育的差距,“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方法、一种机制,还有教育观念以及评价体系的转变。”
成耀东在青年队、职业队的教练岗位上都待过,他建议中小学校长多看足球比赛,才会对这项运动产生感情。同时,他也希望校园足球尽量避免功利色彩,相比一味追求基数,搭建平台、培训师资、组织比赛更有意义。“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好的,如果能坚持做下去,10年、20年后完全有能力在亚洲立足。”成耀东呼吁足球专业人士积极参与进来,甚至提出中国足协能否规定每个职业队的教练与球员定期进校园,为基层的足球事业出一份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谢晖的观点。他以德国孩子每周只训练4个小时为例,强调培养足球人才的关键在于高效率与专业性,“这就看我们的学校愿不愿意拿出这4小时,有没有一批专业的教练提供培训。”谢晖认为,以往彼此隔绝的校园足球与专业青训两个系统完全可以打通,而非“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我们必须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