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08:2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宋承良 钱俊 选稿:余燕
创业的那份“浓厚与香辣”
开店的筹备中,女足姑娘又一次体会着“艰”和“苦”。
“艰”体现在找店面,四个人开着车兜马路。一个人驾驶,其他人盯着街边店铺是否贴着“出租”或“转让”。有时候还走路去找,一走就是大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中意店铺,与老板谈妥,却被物业告知不能开火锅店。“还有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消防局、物业,有时为办一个证,她们可能要连续四五天都要去拜访。”作为店里的“发言人”,黄璐娜回忆着其中的过程。
在张罗了近3个月后,店面于今年3月正式开张,店里算上四位“铿锵玫瑰”也就十人,回想刚开业的情景,四人不约而同都认为有些“乱”。
“刚开业时,忙到没有停的,一直做到打烊,甚至忙得连数钱的时间都没有。第一天开业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作为运动员而言,适应力还可以的,算边学边做。”这些天里,端盘子、刷碗,串串子成为这些退役女足队员的生活节奏,早上9点进店,凌晨一两点到家,仅能睡三四个小时成为常态。“这些天,基本到家就累得想睡觉了,连我家那条萨摩犬都跟我不亲了!这样的累与做运动员不一样,现在就想睡得昏天黑地。”黄璐娜在幸福中略带着一些烦恼。
有人说商场最怕熟人一起做生意,经常会出现经济利益方面的纠纷。季婷则打消了记者的这些疑虑。“像我们这种 女汉子 ,什么事不会藏着掖着,但我们吵过了就忘记了,但我们一起踢球感情很深,这些都不是问题了。我们之前就讲好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感情不能丢,只会更好。”
“创业”的入轨也与各方面的支持分不开。
首先是各自的亲人的疑惑。家人以社会经验缺乏、没有经营经验等因素,劝她们不要盲目开店,还是安心等待组织上的分配。如今,随着生意的不断推进,亲人也成为坚强后盾,无论是父母还是热恋中男友,都会经常成为店面里的帮手。自开店以来,包括上海市体育局长李毓毅,沪上足坛名宿孙雯、成耀东等人都曾到店品尝过。
而在前来光顾的顾客眼中,火锅的味道和女足姑娘一样,浓厚香辣。“配料的香油超赞,跟成都带回来的一个味道,食材都很新鲜,牛羊肉都是真材实料。”一位顾客说他一开始看到店里有穿着女足球衣的服务员,还以为是球迷开的店,后来听同桌的小伙伴说原来老板娘是四位上海女足的球员,退役后自己出来创业的。而有网友也在某美食网站上留言说,“这几个姑娘真的很不容易,身份转换那么大,自己还当服务员。而且店里的服务真的很亲切周到。”据说,还有一位母亲一周内带着女儿来店里吃了四次。
守门旧伤让手都不能串肉
在火锅店柜台角落上摆放着一个玻璃盘,盘子里面都是最近一个月前来采访媒体记者留下的名片,“基本上隔一两天就会有人来采访,你看里面都有几十张名片了。”季婷笑着说,她们曾经想过好多营销方法推广火锅店,“媒体的报道让我们省去了这个环节,我想女足退役球员开火锅店的确也是一个比较好的 哏 吧。”
据悉这家火锅店的首月净收入已达5位数。面对还算不错的状况,四位原女足队员仍旧相当冷静。拥有不错经营经验的丁贝丽说道:“还是要等一阵,媒体报道的热度过了,再看吧。”
不过很快,还穿着踢球时的运动装的季婷就不那么“开心”了。她指着上衣说,“其实我还是希望媒体更多去关注现役踢球的女足运动员,这一行当实在太艰苦了……”
季婷掀起自己的裤脚管,她指着自己右腿一脸苦笑,“我能踢到现在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医学上的奇迹。”她的右小腿曾经两次胫骨和腓骨同时骨折。胫骨上最下方留下一条疤痕,季婷还很清楚地记得,她腿部骨折前恰巧发生了一件“恐怖”的事情——前申花前锋莫拉在广州被踢断腿,就此结束职业生涯,她腿部骨折和莫拉几乎一样,“华山医院的陈世益大夫说,姑娘你恐怕很难再踢球了。”我还记得我手术那天,有个护士看着就晕过去了。”那个时候季婷才20岁不到,她说自己不甘心就这么离去,“手术很成功,我也拼命做康复,后来竟然回到了球场,陈大夫都说这太不可思议了。”
青年队、上海队、国家队;联赛、全运会、亚洲杯、奥运会、世界杯。季婷最近10年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位女足球员可以参加的全部比赛。而面对中国女足由盛转衰,季婷心里难免有很大的落差,“10年前女足有转播,还有关注度,现在呢?赞助商跑了,电视上也没有转播了,最多等联赛结束了报纸上有一篇上海女足拿冠军的稿件,仅此而已。”
2009年全运会后,腿部又一次严重骨折的季婷再一次想到了退役,那个时候原中国女足主帅马良行回到了上海女足,他劝说季婷再拼一下,“这样的老队员是球队的精神财富,她都在坚持,对于年轻人也是一种激励。”
其实浑身伤病,这对于球员来说是家常便饭。门将黄璐娜从8岁就开始学踢球,她曾经遭遇过膝盖十字韧带撕裂,而这种需要一年左右康复期的伤病她只花了4个月就回到了训练场,不过留下的后遗症直到现在仍然折磨着她。“下雨前膝盖就疼,这简直比天气预报还准,疼得睡不着觉。”黄璐娜自嘲她膝盖的年龄已经有五六十岁了,“右腿不好,只能靠左腿承受所有力气,这样左腿膝盖也磨损得快,我觉得到了我老了,肯定要坐轮椅。”除了膝盖,守门员这个位置的职业病还有手指习惯性脱臼,现在黄璐娜基本不怎么串竹签,这就是同伴们体谅她手指的缘故。
在和记者聊天时,黄璐娜有意无意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膝盖和手指,“如果我有小孩,是女孩的话肯定不会让她踢球。”如果是男孩呢?黄璐娜想了一下,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那倒是有可能的,毕竟踢出来后在广州恒大这样的球队,一年的工资和奖金比我们几个职业生涯的总和还要多,这种差距实在太大了。人在做,天在看,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回报,但踢球这个苦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不当尘埃,融入社会
要问姑娘们对现在的生活与往日踢球时有什么区别,她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就是终于融入了社会。
在孙凌看来,踢球的日子有些过于枯燥,“在东方绿舟基地,一个礼拜才出来一次,与社会接触太少了,父母看到我这样都着急,连个男朋友都没有。”说起对象问题孙凌笑了,“女孩子嘛,找个归宿还是很重要的,爸妈也是这样想的,也催过。”
“很多人都觉得女孩子踢球肯定很野蛮的,其实哪是这样啊。”女孩子踢球,客观上会造成她们恋爱成为问题,孙凌回忆参加去年全运会的上海女足中,只有浦玮一人是已婚状态,“其他还有两三个队友有男朋友,剩下的都是单身。我小学那些闺蜜,已经全部结婚了,小孩子都有了。”
而说起自己的恋情,孙凌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说自己上一段恋爱还是初中时在少体校,“没办法,选择了这一行就要付出代价。”这些女足球员多少都有些“恨嫁”心理,当然她们的原则都还是宁缺毋滥。
黄璐娜踢球时每逢节假日家庭聚会都会被长辈问及“终身大事”,“以前找借口说踢球没办法,现在借口都没了。”好在退役后她找到了男朋友,只是令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之后约会地点都变成了这家火锅店,有时候自己的男朋友甚至还成为店里的“苦力”,“幸好他可以理解,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大家都比较成熟了。”
丁贝丽是四名球员中最先离开女足的,2006年她选择退役时只有21岁,“就是私人原因,就是想尝试另外一种生活,因为我觉得青春饭吃不了多久,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想找一个好点的男人嫁了。”丁贝丽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两年前她已经领证,“老公人很好,对我也好,他的家人也对我很好。”丁贝丽说起自己的家庭一脸幸福的表情。
除了“终身大事”,退役后的工作问题也是每个人需要面临的问题。由于上海市体育局会帮助这些运动员解决工作问题,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季婷、黄璐娜和孙凌都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然而,并不是所有球员和运动员会在退役后“享受”到帮忙解决工作的实惠,运动员退役后的问题如何解决,四人创业的经验是否具备普及性?
“运动员为了体育付出了青春,在有些地方运动员甚至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最后他们都成为了尘埃,只能自己去生存。”社会经验最为丰富的丁贝丽对于这个问题也颇为无奈,就在几天前她还被前往采访的记者问到差不多相同问题,当时她的回答是希望体育局或者政府层面能够多帮助,“回家后我又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有问题,很多运动员把有关方面的帮助当成救命稻草,这势必会加剧稻草断裂的速度。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找到新的生存动力。”
而面对火锅店的未来,她们也有不少考虑。四个人说,做长三角的代理就是她们的目标,她们相信自己在足球经历中所收获的“不服输”将给她们的“创业路”带来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