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5日 08:5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秦东颖 选稿:余燕
原标题: 改名字就能拿金牌?
近日,中国女子体操选手姚金男改名字的消息,引来网友热议。因为近年始终拿不到世界大赛的金牌,觉得“姚金男”谐音“要金难”,她最终跟父母商量改名字为姚梓钇。
今年19岁的姚金男的实力并不弱,是伦敦奥运周期涌现出的较为优秀的全能型选手,强项是高低杠和平衡木。姚金男获得过体操世锦赛女团和个人全能铜牌、平衡木银牌,但始终与世界大赛的金牌失之交臂。
因为拿不到金牌就改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竞技体育的“唯金牌论”。记得曾经有一组照片,反映的是体操小选手训练时压腿的种种“惨状”。好像体育是一种痛苦的活动,唯有拿到世界冠军,才能体现运动员的价值。在有的外国媒体看来,中国运动员更多地承载着金牌的压力,很少传达出运动的快乐。难怪有网友调侃,“改成‘姚金易’岂不是更好?”
奥运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每个运动员都有竞争金牌的愿望。放弃“金牌至上”的思维,并不意味着体育就是“随便玩玩”。竞技体育中,经常会有不可明说的因素左右,比如有的教练比赛时穿什么衣服都有讲究。姚金男的教练王群策认为,把无缘金牌归因于名字并不科学,改个名字只是起到心理暗示作用。不过,体操比赛不确定因素大,如果改名字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那也不失为一种良方。
网友对姚金男改名字大可轻松看待,不过“姚梓钇”需要知道,改了名字也未必就能拿金牌。前羽毛球女双名将唐永淑总与冠军无缘,据说是因为“永淑”与“永输”同音,于是改名为唐鹤恬。不过,她依然是千年老二。
很多看过姚金男比赛的观众都认为,她表现稳定,比赛气质好。只要有实力,即使没有金牌,也不会抹煞一个人的成功。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双人跳台冠军王鑫,原名叫王若雪,改名“鑫”字也有金牌越拿越多的寓意。但小女生很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的名字只是符号,对取得成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