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古李十番棋首局 李世石完胜古力

2014年1月27日 07:55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钱旭 选稿:刘亨

  2014年1月26日,新世纪的首个职业围棋“十番棋”大战——古力与李世石的世纪之争拉开战幕。经过九个小时、共251手的激战,韩国天王李世石九段执黑中盘战胜古力九段,总比分1:0领先。双方第二局比赛将于2月23日移师浙江平湖。

  由于李世石先生的强烈要求,本次大赛规定胜者独得500万元奖金(如一方率先达到6胜,即无需下满10局)。因此,即便此次“古李十番棋”没有沿袭上世纪番棋中常见的残酷“升降制”,依旧吸引了全球围棋迷的关注。

  迟来的“宿命对决”

  都是31岁,古力生于1983年2月3日,李世石生于1983年3月2日,两人被棋迷认为“八字相克”的笑谈。两人正式比赛交手36次,李世石仅以1局微弱优势领先。

  稍稍让人可惜的是,古力与李世石的“十番棋”较量喊了很多年,直至昨日才真正落子。熟悉职业棋战的人都知道,古力和李世石实际上都已经过了各自的巅峰期。即便两人的状态都有所回暖,而且他们都还称得上是顶尖棋士,但姗姗来迟的“十番棋”还是会让人叹息——错过了黄金阶段的古李“世纪之战”,传奇色彩稍有下降。

  “十番棋”的姗姗来迟,既有对局双方的主观原因,也有中国棋院在赛事推广方面设置“障碍”的短视缘由。“古李十番棋”刚被提出来时,李世石慨然应允,但他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胜者独得巨额奖金,且失败一方从此退出棋坛,不再参与职业棋战。这个“赌注”,显然比上个世纪“番棋之争”中常见的“升降制”更为残酷。对于李世石的“搏命式”挑衅,中国棋院乃至古力自然都要慎重考虑是否要应战。

  好不容易,古力和李世石双方对“十番棋”的比赛规则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面临拉赞助、为比赛设置高额奖金的问题。但中国棋院的一项规定却让众多赞助商颇为恼火:参照惯例,职业围棋赛事的承办方要向中国棋院缴纳数额不菲的管理费,而且,这个管理费是按照办赛总费用的百分比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十番棋”所设置的总奖金越高,赞助商要交给中国棋院的管理费也就越多。

  据说,本次“十番棋”的赞助商也对中国棋院提出交涉:参照惯例?以前中国棋院也没办过“十番棋”大战,到哪儿去参照惯例?最后,中国棋院无奈让步,本次“十番棋”才得以成功举办。

  及时的“世纪之战”

  古力与李世石的“世纪大战”姗姗来迟,但考虑到两人的“江湖地位”和“十番棋”的残酷性,关注度和传奇色彩还是值得人们称道的。事实上,考虑到中国围棋乃至世界围棋的发展现状,棋界人士恐怕更要拍手欢迎古李“世纪之战”的及时降临。

  2013年是中国围棋横扫黑白世界的狂欢之年,韩国围棋近20年来更是首次年度“无冠”。虽然韩国围棋的底子还在,谁也不敢讲韩国围棋就此一蹶不振,但毫无疑问,在年轻棋手培养上被中国甩开一大截的韩国,要想重现“韩流汹涌”的盛况,几乎不太可能。再考虑到日本围棋在国际棋战中的彻底没落,中国围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得承担起围棋在世界范围或者说最起码在东亚范围内推广和发展的重任。但到目前为止,中国棋院在围棋推广这一领域所作的贡献,乏善可陈。

  围棋职业棋战的兴盛,我们得感谢日本人。而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办,也让整个中国重新对老祖宗发明的“黑白子游戏”产生兴趣,兼而熟悉了聂卫平、马晓春等“擂台英雄”。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日韩三国围棋争霸的那个阶段,其实是围棋在中国发展的黄金阶段,当时职业棋战所带来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其实要远胜于中国棋手夺世界冠军如探囊取物的“现在”。

  之所以产生这种成绩和影响力“倒挂”的现象,一方面有“时代更迭”的因素,另一方面,中国围棋多了世界冠军却少了“话题人物”或者干脆点说就是“英雄人物”。“古李十番棋”的上演,很大程度上将弥补这一缺陷——胜者独得500万巨奖,多少能体现“十番棋”的残酷性,而普通人也将因此对“黑白世界”里的“胜负师”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从吸引社会关注以及更多青少年参与的角度来看,围棋发展到现在,确实需要“十番棋”、“世纪之战”这样的话题。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