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014巴西世界杯 >> 正文
德国“头球队”扬威世界杯 专家忠告:头球须谨慎
2014-7-7 14:10:43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俞炯 选稿:王静瑶

  东方网7月7日消息:四分之一决赛全部结束,世界杯四强全部产生。当防守成为主流之后,进球变得艰难起来,尤其在淘汰赛阶段,大家更加谨小慎微。所以定位球成为了决定比赛的关键因素。

  四场四分之一决赛,一共才打进了5球,其中4个来自定位球得分,只有阿根廷队赢下比利时队的进球来自运动战。在如此的背景下,空霸扎堆的德国队无疑优势明显。1:0力克法国队,德国佬就是靠着前场任意球,由身材高大的中卫胡梅尔斯头球完成了致命一击。这个进球也是德国人在世界杯决赛圈历史上打进的第43个头球,他们在这项纪录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德国人最致命的武器
  
  在世界杯的历史上,身材高大的德国人一向以头球和高空轰炸见长。截止到这届巴西世界杯的四分之一决赛,在决赛圈的比赛中他们已经打进了43个头球。要知道在这个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的巴西队只有25球,足足比德国队少了18个。

  第三名是意大利队,有24个头球;第四名是头球破门19次的阿根廷队;而号称长传冲吊鼻祖的英格兰人仅仅排名第五,只打进了17个头球。

  近50年来,德国队的世界杯头球破门次数是37次,而从2012年韩日世界杯至今,他们也已打入了15个头球,远多于第二名打进8球的意大利队。

  德国队和法国队的首发名单中就不乏空霸级别的“轰炸机”:老将克洛泽在世界杯上打进过7个头球;托马斯·穆勒两届世界杯一共打进9球,其中竟然有5个是头球。但决定比赛的并不是这两位,而是后防核心胡梅尔斯,他高高跃起力压法国队的皇马中卫瓦拉内,将皮球顶进了球门。这也是胡梅尔斯在本届世界杯上第二次头球破门,小组赛对垒C罗领军的葡萄牙,胡梅尔斯的头球为德国打入奠定胜局的第二球。

  由于空中优势明显使得德国队的前场定位球威胁巨大,并且是他们打破僵局的致命武器。巴西世界杯上,德国队通过定位球打入了5球,这一数据也是所有参赛的32强中最多的。
  
  本届头球破门占两成
  
  四分之一决赛之后,巴西世界杯已经打进了159个球(不算点球大战),其中头球得分33个,占所有进球数的两成。

  头球得分最多的球队自然是德国队,另外还有荷兰队,他们都是3个头球。不知是否是巧合,还是头球得分的确是赢球的重要手段,这两支球队都杀进了本届世界杯的四强。打进两个头球的有八支球队,分别是哥斯达黎加、乌拉圭、法国、阿尔及利亚、克罗地亚、科特迪瓦、厄瓜多尔和加纳。前四支球队还都获得了小组出线权,特别是最大黑马哥斯达黎加队还挺进了八强。

  在这些头球中,最精彩的当属荷兰队和西班牙队那场比赛中,范佩西的远距离鱼跃冲顶。“范大将军”在空中做出了俯身冲顶的动作,不但体态优美、动作合理,关键是第一时间做出了最恰当的选择,让位置尴尬的西班牙门神卡西利亚斯根本无法扑救。这个精彩绝伦的头球帮助荷兰队在一球落后的情况下,扳平了比分,并拉开了5:1血洗卫冕冠军的序幕。

  苏亚雷斯虽然因为咬人被禁赛而提前告别巴西,但在小组赛对阵英格兰队的比赛中,他那一个非常巧妙的头球顶后点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头球为乌拉圭队打开了胜利之门,是球队最终力克对手,赢得出线主动权的关键因素。

  而阿尔及利亚队前锋斯利曼尼在和俄罗斯队比赛中的那个头球破门则是不折不扣的“救命球”。当时阿尔及利亚队0:1落后对手,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斯利曼尼接前场任意球,高高跃起如小皇帝詹姆斯般地力压所有对手,用头将皮球重重地砸入了俄罗斯队的球门。1:1的比分顺利将“北非之狐”送进了16强。
  
  脑创伤威胁头球精英
  
  头球已经成为了现代足球进攻和防守不可或缺的技术和手段,但频繁的使用头球对于脑部的健康也许是极大的隐患。

  今年2月份,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麦基发表一篇球员死因报告,再一次给那些喜欢用头球的足球运动员敲响了警钟。那是一份有关美国足球运动员帕特里克·格兰奇两年前因病离世的死因报告。报告称,格兰奇是死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它源于慢性创伤性脑病,而让格兰奇引以为傲的头球能力则成为了这个病的重要帮凶,“经过大量实验和分析,虽然不能确切证明头球是格兰奇脑部疾病的直接诱因,但其中的关联一定存在”。

  格兰奇也因此成为了世界足坛第一位被确诊为罹患慢性创伤性脑病的球员。这个病其实在对抗和冲撞激烈的美式橄榄球、拳击、冰球和英式橄榄球界已经不是新闻。这种疾病衍生出的其他重症让这些项目的很多运动员都饱受病痛折磨。

  据格兰奇的父母透露,这位并没有踢过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的球员非常重视自己的头球训练,从3岁开始就经常用头去顶球,这样的习惯一直陪伴他成长,无论是高中、大学还是之后参加业余联赛和加入半职业俱乐部,格兰奇对自己的头球能力一直很自信。然而从2010年开始,格兰奇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一开始是小腿疼痛,接着行走艰难,然后只有27岁的他就被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个病一般的平均发病年龄在55岁。6个月后,格兰奇只能和轮椅为伍,渐渐地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终于在发病两年后不幸去世。

  波士顿大学麦基博士为首的科研小组在解剖后发现,格兰奇脑部萎缩的程度非常严重,这与患“慢性创伤性脑病”的橄榄球运动员十分相似,而且萎缩最严重的区域正是格兰杰头球时一直使用的前额部分。

  当然,目前在医学上还无法完全能够证明头球和慢性脑部创伤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过,头部不停地承受着剧烈的撞击终究不是一件对健康有益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无法掌握好头球技术的业余球员。

德国“头球队”扬威世界杯 专家忠告:头球须谨慎

2014年7月7日 14:10 来源:新闻晨报

  东方网7月7日消息:四分之一决赛全部结束,世界杯四强全部产生。当防守成为主流之后,进球变得艰难起来,尤其在淘汰赛阶段,大家更加谨小慎微。所以定位球成为了决定比赛的关键因素。

  四场四分之一决赛,一共才打进了5球,其中4个来自定位球得分,只有阿根廷队赢下比利时队的进球来自运动战。在如此的背景下,空霸扎堆的德国队无疑优势明显。1:0力克法国队,德国佬就是靠着前场任意球,由身材高大的中卫胡梅尔斯头球完成了致命一击。这个进球也是德国人在世界杯决赛圈历史上打进的第43个头球,他们在这项纪录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德国人最致命的武器
  
  在世界杯的历史上,身材高大的德国人一向以头球和高空轰炸见长。截止到这届巴西世界杯的四分之一决赛,在决赛圈的比赛中他们已经打进了43个头球。要知道在这个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的巴西队只有25球,足足比德国队少了18个。

  第三名是意大利队,有24个头球;第四名是头球破门19次的阿根廷队;而号称长传冲吊鼻祖的英格兰人仅仅排名第五,只打进了17个头球。

  近50年来,德国队的世界杯头球破门次数是37次,而从2012年韩日世界杯至今,他们也已打入了15个头球,远多于第二名打进8球的意大利队。

  德国队和法国队的首发名单中就不乏空霸级别的“轰炸机”:老将克洛泽在世界杯上打进过7个头球;托马斯·穆勒两届世界杯一共打进9球,其中竟然有5个是头球。但决定比赛的并不是这两位,而是后防核心胡梅尔斯,他高高跃起力压法国队的皇马中卫瓦拉内,将皮球顶进了球门。这也是胡梅尔斯在本届世界杯上第二次头球破门,小组赛对垒C罗领军的葡萄牙,胡梅尔斯的头球为德国打入奠定胜局的第二球。

  由于空中优势明显使得德国队的前场定位球威胁巨大,并且是他们打破僵局的致命武器。巴西世界杯上,德国队通过定位球打入了5球,这一数据也是所有参赛的32强中最多的。
  
  本届头球破门占两成
  
  四分之一决赛之后,巴西世界杯已经打进了159个球(不算点球大战),其中头球得分33个,占所有进球数的两成。

  头球得分最多的球队自然是德国队,另外还有荷兰队,他们都是3个头球。不知是否是巧合,还是头球得分的确是赢球的重要手段,这两支球队都杀进了本届世界杯的四强。打进两个头球的有八支球队,分别是哥斯达黎加、乌拉圭、法国、阿尔及利亚、克罗地亚、科特迪瓦、厄瓜多尔和加纳。前四支球队还都获得了小组出线权,特别是最大黑马哥斯达黎加队还挺进了八强。

  在这些头球中,最精彩的当属荷兰队和西班牙队那场比赛中,范佩西的远距离鱼跃冲顶。“范大将军”在空中做出了俯身冲顶的动作,不但体态优美、动作合理,关键是第一时间做出了最恰当的选择,让位置尴尬的西班牙门神卡西利亚斯根本无法扑救。这个精彩绝伦的头球帮助荷兰队在一球落后的情况下,扳平了比分,并拉开了5:1血洗卫冕冠军的序幕。

  苏亚雷斯虽然因为咬人被禁赛而提前告别巴西,但在小组赛对阵英格兰队的比赛中,他那一个非常巧妙的头球顶后点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头球为乌拉圭队打开了胜利之门,是球队最终力克对手,赢得出线主动权的关键因素。

  而阿尔及利亚队前锋斯利曼尼在和俄罗斯队比赛中的那个头球破门则是不折不扣的“救命球”。当时阿尔及利亚队0:1落后对手,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斯利曼尼接前场任意球,高高跃起如小皇帝詹姆斯般地力压所有对手,用头将皮球重重地砸入了俄罗斯队的球门。1:1的比分顺利将“北非之狐”送进了16强。
  
  脑创伤威胁头球精英
  
  头球已经成为了现代足球进攻和防守不可或缺的技术和手段,但频繁的使用头球对于脑部的健康也许是极大的隐患。

  今年2月份,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麦基发表一篇球员死因报告,再一次给那些喜欢用头球的足球运动员敲响了警钟。那是一份有关美国足球运动员帕特里克·格兰奇两年前因病离世的死因报告。报告称,格兰奇是死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它源于慢性创伤性脑病,而让格兰奇引以为傲的头球能力则成为了这个病的重要帮凶,“经过大量实验和分析,虽然不能确切证明头球是格兰奇脑部疾病的直接诱因,但其中的关联一定存在”。

  格兰奇也因此成为了世界足坛第一位被确诊为罹患慢性创伤性脑病的球员。这个病其实在对抗和冲撞激烈的美式橄榄球、拳击、冰球和英式橄榄球界已经不是新闻。这种疾病衍生出的其他重症让这些项目的很多运动员都饱受病痛折磨。

  据格兰奇的父母透露,这位并没有踢过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的球员非常重视自己的头球训练,从3岁开始就经常用头去顶球,这样的习惯一直陪伴他成长,无论是高中、大学还是之后参加业余联赛和加入半职业俱乐部,格兰奇对自己的头球能力一直很自信。然而从2010年开始,格兰奇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一开始是小腿疼痛,接着行走艰难,然后只有27岁的他就被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个病一般的平均发病年龄在55岁。6个月后,格兰奇只能和轮椅为伍,渐渐地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终于在发病两年后不幸去世。

  波士顿大学麦基博士为首的科研小组在解剖后发现,格兰奇脑部萎缩的程度非常严重,这与患“慢性创伤性脑病”的橄榄球运动员十分相似,而且萎缩最严重的区域正是格兰杰头球时一直使用的前额部分。

  当然,目前在医学上还无法完全能够证明头球和慢性脑部创伤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过,头部不停地承受着剧烈的撞击终究不是一件对健康有益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无法掌握好头球技术的业余球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