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014巴西世界杯 >> 正文
体验巴西民间足球:“合理”是浮云,穿裆才王道
2014-6-22 08:22:18 来源:东方网 作者:蒋泽 曹子琛 选稿:成昭远

  image

球场边的巴西少年对着镜头摆出各种姿势,巴西人民把快乐足球阐释到了极致

image

小小足球场上,穿鞋的和光脚的同场竞技

image

点击查看高清图:东方网记者送给加布里埃尔来自中国的礼物——印有东方网logo的钢笔和笔记本 

     东方网特派记者蒋泽、曹子琛里约热内卢6月21日报道:巴西“足球王国”的美名不是浪得虚名,记者观察了十几天,发现足球早已融入巴西人的血液。海滩边、小区里、马路旁,足球无处不在。当然,作为从足球落后国家而来的记者,与巴西人民过过招,学习一下先进理念是必须的。

  足球场堪称小区标配国内记者两眼放光

  踢球的硬件要求其实不算多,找片空地,球门用书包、水瓶摆摆即可。可在记者从小到大的记忆里,找一块正儿八经的足球场练练脚,是异常难办的事。小时候在山西老家,学校不让踢,总要往大学校园里跑。为了贪图晚上的灯光,甚至在广场踢过,过了几年车多了起来,广场也不能踢了。长大后在上海,球场总归有,条件也不错,但都收费不菲,记者几名球友甚至因为经济问题放弃了踢球。

  在巴西,场地完全不是问题。记者刚刚抵达里约热内卢时,马路隔音墙之后,隐约能看到接连成片的草地足球场,再往后看,是建造在山坡上的贫民窟。在科那卡巴纳海滩一旁,同样是成片的沙滩球场。坐在公交车上,不时有足球场和踢球少年映入眼帘。巴西人民在哪里都可以踢球,记者有一次看到,几名年轻人在停车场里就迫不及待地玩起了“踩单车”,然后和朋友一路传球跑进球场。踢球装备则相差甚大,足球鞋、帆布鞋,赤脚也为数不少。

  球场不仅仅在公共场所有,甚至在居民区都是标配。记者在小区附近逛了一圈,方圆一公里范围内竟能看到五六个足球场,除了一个在体育公园里,其他都属于小区配套设施。要知道,这里可是里约郊区中的郊区。球场水平似乎也与小区品质成正比,像隔壁的高级小区,球场同样“高大上”:灯光、球网,平整的人工草皮一应俱全。而记者所在的小区就简单了:不过一块空地,长了些杂草,两边装有球门,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下雨就变成了水塘,更别奢谈灯光了。不过即便这样,国内众记者仍是兴奋异常,断不断在此操练一番。

  过招感悟:在巴西过人比传球更重要

  记者有个从事金融的同学曾如此宣扬他的理念:“人这一辈子如果不去趟华尔街,那真是白活了。”记者想,如果一个足球运动爱好者在巴西踢过球,也不算白活吧。体育公园距离驻地十分钟,常有当地居民切磋,记者们打算在那里和巴西人民过过招。

  几个同好一拍即合,一天上午直冲球场。球场上有人比赛,大家在一旁传了几脚球,果然引起了巴西人的兴趣,得知我们来自中国后,纷纷打着手势邀请上场。

  这是一个五人制的人工草皮球场,似乎是一个小俱乐部正在组织比赛,比赛看上去颇为正规,上场队员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还有人客串裁判。球员们的年纪更是多元,小的五六岁,大的60多岁。

  我们很快就领略了巴西人的技术,球似乎粘在他们脚下,难以抢走。巴西人不喜欢传球,而是崇尚个人带球、突破,晃掉守门员射空门才开心。一个小伙,过人过一次还不够,还要把球拉回来再过一次,如果过人没穿裆脸上还是一副不爽的神气,简直巨星做派。如果是在中国的野球场上,这么搞重则被人一脚踹倒,轻也要被扣上“独”、“不合理”的帽子,但是在巴西,这些都不是问题。

  在国内踢球总被教导“要合理”,记者们初来乍到还有些不适应,不过大家很快就了解了巴西人的喜好。只要自己突破盘带射门,无论进球与否,场上场下都是一片喝彩鼓掌之声,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早把输赢置之脑后。

  和谐:中国记者赠礼品学桑巴

  巴西踢球的氛围很和谐,场上队员如果把球踢得太远,场下的孩子就会吹声口哨骑着自行车飞奔而去,把球捡回来。

  面对来自中国的陌生面孔,巴西球友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换人时也不让记者下场,示意我们继续踢。获得点球,一位黑人大个子指指记者,示意我上前主罚。一位孩子进了球,大声嚷嚷着:“For China(为了中国)。”

  比赛结束,不分胜负,中巴人民的友谊则再次发扬光大。孩子们争先恐后和中国记者合影,一名叫加布里埃尔的孩子送给记者一面巴西国旗,记者则回赠他从中国带来的小礼品——印有东方网logo的钢笔和记事本,巴西人民收到礼物兴奋异常,教记者跳起了桑巴。一场中巴民间足球友谊赛就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

体验巴西民间足球:“合理”是浮云,穿裆才王道

2014年6月22日 08:22 来源:东方网

image

球场边的巴西少年对着镜头摆出各种姿势,巴西人民把快乐足球阐释到了极致

image

小小足球场上,穿鞋的和光脚的同场竞技

image

点击查看高清图:东方网记者送给加布里埃尔来自中国的礼物——印有东方网logo的钢笔和笔记本 

     东方网特派记者蒋泽、曹子琛里约热内卢6月21日报道:巴西“足球王国”的美名不是浪得虚名,记者观察了十几天,发现足球早已融入巴西人的血液。海滩边、小区里、马路旁,足球无处不在。当然,作为从足球落后国家而来的记者,与巴西人民过过招,学习一下先进理念是必须的。

  足球场堪称小区标配国内记者两眼放光

  踢球的硬件要求其实不算多,找片空地,球门用书包、水瓶摆摆即可。可在记者从小到大的记忆里,找一块正儿八经的足球场练练脚,是异常难办的事。小时候在山西老家,学校不让踢,总要往大学校园里跑。为了贪图晚上的灯光,甚至在广场踢过,过了几年车多了起来,广场也不能踢了。长大后在上海,球场总归有,条件也不错,但都收费不菲,记者几名球友甚至因为经济问题放弃了踢球。

  在巴西,场地完全不是问题。记者刚刚抵达里约热内卢时,马路隔音墙之后,隐约能看到接连成片的草地足球场,再往后看,是建造在山坡上的贫民窟。在科那卡巴纳海滩一旁,同样是成片的沙滩球场。坐在公交车上,不时有足球场和踢球少年映入眼帘。巴西人民在哪里都可以踢球,记者有一次看到,几名年轻人在停车场里就迫不及待地玩起了“踩单车”,然后和朋友一路传球跑进球场。踢球装备则相差甚大,足球鞋、帆布鞋,赤脚也为数不少。

  球场不仅仅在公共场所有,甚至在居民区都是标配。记者在小区附近逛了一圈,方圆一公里范围内竟能看到五六个足球场,除了一个在体育公园里,其他都属于小区配套设施。要知道,这里可是里约郊区中的郊区。球场水平似乎也与小区品质成正比,像隔壁的高级小区,球场同样“高大上”:灯光、球网,平整的人工草皮一应俱全。而记者所在的小区就简单了:不过一块空地,长了些杂草,两边装有球门,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下雨就变成了水塘,更别奢谈灯光了。不过即便这样,国内众记者仍是兴奋异常,断不断在此操练一番。

  过招感悟:在巴西过人比传球更重要

  记者有个从事金融的同学曾如此宣扬他的理念:“人这一辈子如果不去趟华尔街,那真是白活了。”记者想,如果一个足球运动爱好者在巴西踢过球,也不算白活吧。体育公园距离驻地十分钟,常有当地居民切磋,记者们打算在那里和巴西人民过过招。

  几个同好一拍即合,一天上午直冲球场。球场上有人比赛,大家在一旁传了几脚球,果然引起了巴西人的兴趣,得知我们来自中国后,纷纷打着手势邀请上场。

  这是一个五人制的人工草皮球场,似乎是一个小俱乐部正在组织比赛,比赛看上去颇为正规,上场队员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还有人客串裁判。球员们的年纪更是多元,小的五六岁,大的60多岁。

  我们很快就领略了巴西人的技术,球似乎粘在他们脚下,难以抢走。巴西人不喜欢传球,而是崇尚个人带球、突破,晃掉守门员射空门才开心。一个小伙,过人过一次还不够,还要把球拉回来再过一次,如果过人没穿裆脸上还是一副不爽的神气,简直巨星做派。如果是在中国的野球场上,这么搞重则被人一脚踹倒,轻也要被扣上“独”、“不合理”的帽子,但是在巴西,这些都不是问题。

  在国内踢球总被教导“要合理”,记者们初来乍到还有些不适应,不过大家很快就了解了巴西人的喜好。只要自己突破盘带射门,无论进球与否,场上场下都是一片喝彩鼓掌之声,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早把输赢置之脑后。

  和谐:中国记者赠礼品学桑巴

  巴西踢球的氛围很和谐,场上队员如果把球踢得太远,场下的孩子就会吹声口哨骑着自行车飞奔而去,把球捡回来。

  面对来自中国的陌生面孔,巴西球友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换人时也不让记者下场,示意我们继续踢。获得点球,一位黑人大个子指指记者,示意我上前主罚。一位孩子进了球,大声嚷嚷着:“For China(为了中国)。”

  比赛结束,不分胜负,中巴人民的友谊则再次发扬光大。孩子们争先恐后和中国记者合影,一名叫加布里埃尔的孩子送给记者一面巴西国旗,记者则回赠他从中国带来的小礼品——印有东方网logo的钢笔和记事本,巴西人民收到礼物兴奋异常,教记者跳起了桑巴。一场中巴民间足球友谊赛就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