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世界杯私奔
2014年6月14日 16:21 来源:东方早报
四年一届,万众的热盼和狂欢中,时间的沙漏冷静却不动声色。这两天,每念及此,忽然会让我心生惶恐,这种期待与不安夹杂的复杂情绪,也许只有那些2月29日出生的人,才能些许体会吧。
又或者,还有一些人,和我一样,都是70后,他们和这个电视时代一起成长。在1990年的德国或者1994年的美国初次邂逅世界杯,像遇上义无反顾的初恋。他们或者也像我一样,会在高考前几天的深夜,蹑手蹑脚潜入父母房间,偷偷搬来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在自己的房间里小心翼翼地接上线,调试天线,等待那满屏雪花点逐渐清晰。
当然,他们也许也和我一样,曾经对24强的球队名单如数家珍,排出来的主力阵容几乎不离主教练公布的出场名单十之八九。甚至,他们也和我一样,哭过笑过,和同事为一场各为其主的比赛翻脸厮打过,在2001年的那个秋夜,为中国队破天荒地进入世界杯决赛圈长啸狂歌,长街暴走。
弱弱地问一声,今年的世界杯,你们会看几场球?说起和巴西队共演揭幕战的克罗地亚,除了反复唠叨那个能“用脚拉小提琴”的苏克,掰着手指,你们又能数出几个熟面孔?
这么问,其实没有冒犯的意思。以四年为刻度,世界杯和我们彼此见证,见证英雄更迭,也见证年华逝去。在不同的时间,看世界杯流水汤汤,难免是不同的心绪。就比如我,屈指算来,从1994年初次全面接触世界杯,到现在也已经过去了20年。张爱玲在《金锁记》说,隔了30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个女人,文字就像针脚,即便借着和她八竿子打不着的足球读,也能感受到那种对世相的穿透。
凄凉,可能是夸大其辞了。相信世界杯的到来,依然会是很多同龄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还是会为裁判的争议判罚争吵,对一个个精彩进球津津乐道。但总会有一些东西,在悄悄地改变。
比如面对着那张密密麻麻的赛程表,当初他们像将军阅兵般地挥斥方遒,现在却有心杀敌,无力回天。面对十几个小时的时差,只能在工作日程的催逼和有限的睡眠时间里,精打细算。
他们当年呼朋引伴,山呼海啸,看场球恨不得把所有的音量开到最大。而现在,也许只是独坐在空荡荡的客厅沙发上,习惯性地在深夜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小,只为了不惊扰隔壁房间里,熟睡的妻儿。
然后他们固执地锁定那支曾经为之激动难耐的球队,却在国歌声奏响时尴尬地发现镜头扫过一排陌生的面孔。本以为自己是个追随者,但最终却以穿越者的形象定格,仿佛千里迢迢而来,只是为了和许多年前的自己两两相望。
或许,这就是70后的世界杯。当现实照进梦想,便如同董桥说的中年如同下午茶,感动少了,感慨多了。无非如此。即便,这盏下午茶,被巴西与此地的时差倒成了夜宵。骨子里,仍是挨不着正餐的一晌贪欢。
所以,砌上苦茶或者斟上酽酒吧。时至今日,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权当和平日里的庸常生活告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哪怕,为时只有9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