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述评]从申花队外迁想到的:只赔不赚的市场不正常

2013年12月24日 18:03

来源:东方网 作者:蒋泽 选稿:余燕

原标题: [述评]从申花队外迁想到的:只赔不赚的市场不正常

  闹的沸沸扬扬的申花队外迁云南一事,昨日再起波澜。申花俱乐部副总徐维证实,申花已经分别向中国足协和上海足协发去搬迁主场的书面申请。相关微博在短短一个小时,转发量就达到了近500次。大部分网友都对申花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情感,“十四号的王老师”表示:“我真心好难过啊!我舍不得这么喜爱的球队离开这座城市,申花别走,好不好!”

  上海足球队外迁,历史上已有过多次,早有乙级队上海衡源迁至江西,改名南昌衡源,冲上中超后不久又搬回上海,即现在的上海申鑫足球队;后有上海国际西迁陕西,经多方辗转现在叫做贵州茅台。在此背景下,上海申花队在这座城市屹立20载,群众基础其他上海球队确实难望其项背,而且不管赞助商、球队老板如何变化,“申花”二字早已成了招牌,谁都不敢动改名的念头。要知道,放在全国来看,别说职业球队换地改名,就是彻底解散注销也颇为常见。如果申花真走了,那么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没有变更名字的,就只剩北京国安一家了。

  中国足球职业化搞了20年,可搞到现在,足球对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纯烧钱的游戏。有些地方足球一时搞得不错,也大多有政府在后支持,还有一些是以本业利润来支持足球,例如恒大、绿城,搞足球靠的是老板的个人喜好,但如果持续的高投入不能换来经济效益,再喜欢足球的人也会动摇,申花就是此类。想想看,一个市场如果只赔不赚,肯定不正常。

  放眼足球发达国家的联赛,俱乐部都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无论是靠转播费用还是赞助。虽说也有周转不灵的情况,但大不了换个老板。中国足球发展本就较晚,联赛和俱乐部制度不尽规范,也没有认真学习其他联赛的先进做法。现在,中国球员身价虚高,实业挣钱也越来越难,在此条件下,搞足球真是赔本也难赚吆喝,想脱手都难觅下家。
  
  当务之急,是足球主管部门如何打造品牌联赛,给俱乐部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可不是杜绝假球黑哨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和商业智慧。足协应积极从管理职责转到服务上来,才能和中国足球、各俱乐部共赢。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