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媒析许家印因政治嗅觉搞足球 用恒大挂钩国家形象

2013年11月7日 14:27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余岭 选稿:王静瑶

  足球与恒大—或者说,足球与许家印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入主恒大之初,许家印在回答“是否喜欢足球”的提问时曾坦言,入主足球俱乐部,不一定(要)天天看足球。他还说,此举主要是出于对广州足球的“社会责任”,并未考虑“回报”。明眼人不难明白,许家印并非足球迷;足球联赛早已职业化,与社会责任并不相干。显然对许来说,入主广州足球就是一笔纯粹的投资业务。实际上,恒大俱乐部的日常主事者—董事长刘永灼,正是恒大集团负责投资业务的副总裁。对于商人,投资回报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当然,在中国的特殊市场环境下,回报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显性的回报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比如商誉的增加、经营利润的增长;隐性的回报则可能包括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提升等等。

  如果真的只出于“社会责任”,那么我们就不会在亚冠主场门票定价上,看到运用如此纯熟的市场策略,每打一场比赛,票价便阶梯式上升,直至决赛的最高8000元。商人的精明,市场的逻辑,在这里表露无遗。

  但市场经济、俱乐部运作本该如此,许家印的做法无可厚非。他投入巨资,自然希望能够逐步回本,甚至挣钱。恒大一些貌似“反市场”的做法,实际目的也很明确。比如,给客场助威的球迷免费送球票,看似不按常理出招,但花费并不大,却能迅速聚拢人气,也有助于客场成绩提升。

  我们暂时还无法确认,在许家印投资足球之后,足球到底给他拓展房地产业务带来多少利好,比如更容易拿地等,但毫无疑问的是,恒大足球的广告效应是巨大的。之前,作为一家广东本土起家的房地产公司,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有限。但如今,恒大的品牌已经家喻户晓,而广东以外的人群,更多的是通过足球知道恒大的名字。更加直观的是,恒大在足球上的投入逐年加码,恒大地产的销售额和利润也是水涨船高。

  经济回报虽然重要,但这显然并非许家印最为看重的。帮助他作出投资足球决策的,是他敏锐的政治嗅觉。2009年,中国足坛在风声鹤唳的“打黑风暴”中人人自危,似乎完全没有投资价值。但许家印却看到,严厉打黑的背后,是重整中国足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高层决心,这就是机会。此前,投资中国足球俱乐部的商人不在少数,但成功的却不多。在许家印看来,既然要做足球,那么就要做到最好,才有投资价值,否则不如不做。而他的判断是,在中国乃至亚洲的低水平足球环境下,只要舍得投入,在俱乐部的层面,短时间内完全可能出成绩。远比许家印资深的足坛大佬—王健林在退出大连足球之后,近年也选择投资中国足球,但其策略是冠名中超联赛,赞助国家队。事实证明,至少在近十年内,国家队不可能有大的起色(除非引入归化球员,而在民族情结严重的中国这种做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超常规但又精打细算的巨额投资之下,拿国内联赛冠军,为广州、广东争光,这一点,许家印已经做到,省级领导出现在天河的看台上,证明其已经得到肯定,投资已经收到意想中的回报。再进一步,拿亚洲冠军联赛冠军,为国争光,这一点,许家印也已经无限接近。

  许家印毫不掩饰地为他的俱乐部足球队尽可能地贴上“中国”的标签:在恒大球员教练身穿的俱乐部夹克衣袖上,绣着“中国足球”的字样;在亚冠赛场,球队打出的标语是感谢支持“中国足球”;甚至制定“恒大八条”,球员为国家队踢球负伤可以获得最高3000万元的“光荣保障金”。

  很显然,许老板的足球经其实就是:中国足球虽然水平低下,但有从上到下广泛的球迷基础,有其他文体项目无可比拟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基本前提;当与“国家形象”挂钩时,中国足球便有了投资价值;如果巨额投资下去以后,足球短时间内能迅速出成绩,那么这笔投资就是现实可行的,稳“赚”不赔。

  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个经是念对了。许家印是现今的全国政协常委。而在中国的足球俱乐部中,恒大离真正的职业化距离最近。

  那么,许家印会不会见好就收,在足球上玩一票就退场呢?这是很多人的担心(尤其是恒大球迷)。其实,商人的逻辑很简单,只要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就没有理由不继续做下去。俱乐部本身能赚钱。但这真的不是最重要的目标。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