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上海遭遇140年来最热的夏天,游泳成为市民参与运动的第一选择。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上海市游泳场所夏季开放服务工作总结表彰会上,记者获悉了一组数据:自6月20日到9月10日,全市598家各类游泳场所累计开放20多万场,接待泳客数创造了历史最高的1003万人次。在如此巨大的挑战面前,上海成功创造了“零”事故的历史最佳成绩。
上海游泳场所开放,如何交出历史最出色的成绩单?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安全保障和卫生工作,本市所有游泳场所都安装了监控设备和自动水处理设备,并投保场所责任险;90家公共游泳场所推出人数提示系统,引导市民错峰锻炼;有91家场所推出低于15元的惠民票价;132家场所开展中小学生“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和2013年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游泳比赛。“今年夏天,上海的游泳安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用实际行动战胜了困难。市民满意度明显提高,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市民最关心的水质卫生问题,合格率达到了98%,游泳场所卫生安全和安全管理达到历年最高水平。”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邢涛表示。
6名成功抢救重度溺水泳客的救生员,在会上被授予“生命卫士”的奖杯。来自普陀区桃浦市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馆的救生组长朱志勇,更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把溺水者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7月9日下午,一名15岁的学生在游泳馆深水区发生溺水事故,当朱志勇赶到现场时,溺水者已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放大且四肢僵硬,仅有微弱心跳。朱志勇立刻将溺水者进行肩背,再将溺水者平躺放下,摆好急救体位,开始对其清除口腔异物疏通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就是这口“救命气”,将溺水者从死神手上夺了回来。朱志勇坦言,能够有效化解险情,得益于游泳馆全体救生组长期坚持每周一次救生技能紧急预案的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