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08:55
来源:青年报 作者:陈宏 选稿:余燕

3
【老将保障】
老队员安置花了大心血
这次的上海代表团,以高娥、王励勤为代表的老将们,拼得很凶,让外界印象深刻。李毓毅表示,这是因为在刚刚过去的四年周期中,上海为运动员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我们说的一句话是,‘现在你拼搏,将来你幸福,不要你现在拼搏,将来吃完青春饭没办法’。我敢说,我们现在对运动员职业发展规划的覆盖超过了90%,将来每个人都会覆盖。”
此外,上海对老队员的退役安置,“可以说,全国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上海,这方面花了大心血。”李毓毅说。“老队员哪里去?我们现在正好面临教练员水平不高、人数不够的问题,此外还有管理人员欠缺,有条件的老队员,都会往这方面转,我们明年有百名教练员培训计划。”
普通运动员,个个都能安置,没有一个流向社会,而优秀运动员,更是都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刘子歌、吴敏霞、王励勤、陶璐娜、孙雯、刘翔,我们已经把他们退役以后的格局放在那里了。”李毓毅说。
4
【后备人才】
市运会明年会转型
上海取得近几届全运会的最好成绩,跟后备人才的储备也分不开。“比如水上项目,我们原来帆船帆板只有3个项目,现在有17个,紧跟国家的奥运突破战略。”市体育局副局长韩秀芳介绍。
此外,北京奥运会后,国家要求发展三大球,上海也做得非常好。“像足球,除了两个成年队一个冠军一个亚军,小女足和小男足虽然成绩一般般只拿到第六,但我们的技术流已经形成,只缺力量而已。男排的后备人才也可以,女排的也不比现在的一线队差。”韩秀芳说。
李毓毅表示:“我们现在专门做业余训练的人数,已经达到18000人了,我们要求其中要出3000个高水平。”而为了让后备力量有更好的锻炼,上海将在明年将市运会转型:“我们新搞了市民运动会,这个讲究参与,而市运会则专门为培养人才服务,要搞奥运项目,要出人才。”
他还表示,为了尽可能利用好人才,上海还将细分这些后备力量:“比如我们现在游泳人才很多,到了一级运动员如果水平上不去了,不要犹豫,赶紧转项,到赛艇,好好培养,一个周期就能出人了;田径的上不去,可以转曲棍球之类的。后备人才培养要有综合的、系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