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别让中国的教育把体育像盲肠一样阉割了

2013年9月13日 07:2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济成 李博闻 李放 选稿:刘亨

原标题: “把事情做对”和“做对的事情”

  新华社记者 徐济成 李博闻 李放

  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的总结评估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京的经验告诉我们,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但是,过去三十年体育的根本任务一直是“奥运争光”,就连当初设立全运会的初衷之一,也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被孤立和排挤的时候,我们自己要为将来重返奥运会做好人才准备。既然是为奥运会做准备,其实我们的全运会可以理解为“中国国内的奥运会”,我们也在竞技层面上从形式到内容跟奥运会高度一致了,但是我们唯一缺少的是,没有奥运会那样一整套宗旨、精神、主义乃至格言。这也说明全运会对于奥运会的模仿是只得其形而未能得其神。

  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提出的。面对18世纪末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财富迅速囤积,社会道德沦丧,世人唯利是图,处处尔虞我诈,贫富两极分化,青年意志颓废,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教育家,法国人顾拜旦长期潜心钻研不同时代的不同教育体系和古希腊的历史。他希望通过复兴古奥林匹克运动会,通过体育竞赛教育青年,使青年能接受一种新的教育体系,即在加强道德修养和增强信心的同时,锻炼身体,培养勇敢精神和坚强的个性,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增加奥运会的国际性,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员的业余性,以及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将使世界和平得到巩固和加强,种族歧视也将会被废除,这便是奥林匹克精神。

  其实这和当前中国体育的根本方针和任务是高度一致的。体育首先是一种教育体系,应该植根在学校,主要以青年为主,在青年时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技能,通过体育养成团结合作、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品德。如果这个是“正确的事情”,你还会为“金牌就是一切”是对是错而纠结吗?你还会为“体育回归教育”犹豫吗?

  千万别让中国的教育把体育像盲肠一样阉割了,也别让中国体育像失去灵魂的猛兽在金牌的险路上狂奔。中国的体育和教育都面临转型和变革。做“正确的事情”吧,不要再用“一冠三金”或者其他的“交换”、“合作”、“重复计分”、“奥运金牌带入奖牌榜”等尴尬的方法“把事情做对”。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