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摔跤古典式84公斤级赛场,内蒙古队员吉仁太眼见技不如人,情急之下竟将河南选手赵海军的手臂咬伤。匪夷所思的“咬人门”在网上不断发酵,不少人的偏激论断把全运会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泰森在中国转世”,这算是比较平实的观点;“从全运会到拳运会,现在又叫犬运会”,如此评论把咬人选手比作犬,有失妥当;更有激进者全盘否定全运会,说“这种丑闻运动会早就该取消,浪费纳税人的钱”。兔子急了也咬人。摔跤赛场的咬人,其实只是一个小概率的意外事件,但外界的过度解读变成了具有倾向性的价值判断,批评矛头直指全运会的赛制和体制。
无独有偶。前几天在柔道赛场,北京选手何云龙在男子60公斤级铜牌争夺战失利后,向场边的教练下跪。有媒体把“下跪”渲染成了赔罪,进而认为运动员赔罪就是“泯灭人性”,都怪奇葩的中国体育体制。
殊不知,“跪礼”是柔道赛场上的一种礼节,是运动文化的内涵。何云龙得知自己一跪竟成为网络热点后,特别进行回应:“我看到网上有的媒体渲染误读,说是人品问题,甚至有人说是体制问题,说领导会责骂,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都是误解,也体现了大家对柔道项目的不了解。”赵海军的教练赛后也承认,对方并非故意咬人,只是做动作时牙齿挂到了而已。
本届全运会确实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取消全运会的声音再度响亮起来。然而,负面新闻毕竟不是全运会的主流,过度解读全运会上的负面事件,不仅有违客观和真实,甚至还会闹出笑话。遭遇困扰的全运会,需要一个理性的舆论环境。不能为了倒一盆脏水而把孩子一起倒掉,更不能由于杂草滋长而放火烧掉整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