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揭露帆船选手艰辛 睡的是炕,蹲的是坑,吃的是炖

2013年9月8日 09:46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龚洁芸 选稿:王静瑶

  全运会帆船帆板比赛7日在大连瓦房店结束首个金牌日的争夺,25岁的上海选手施健获得男子激光级的冠军。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略微有些腼腆地说:“辛苦终于有了回报,感觉很欣慰。”
  
  两三天来一次水
  
  风里来雨里去,独自一人和大海为伴,长年累月漂泊在外,帆船选手的艰辛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有多苦?施健说:“大热天里,自来水两三天才来一次,没有空调,十多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很多时候,甚至比这还艰苦。”
  
  因为要集训,帆船队往往在不知名的小渔村一住就是几个月,过着寂寞而物资匮乏的生活,对这些出生在上海这样大都市的孩子们,心理和生理上都是不小的考验。
  
  在上海帆船队,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睡的是炕,蹲的是坑,吃的是炖。”原来,这次全运会比赛之前,上海队提前来到瓦房店进行了三个月适应训练。瓦房店远离大连市区,集训地周围没有像样的宾馆,没办法,帆船队只能寄宿在当地渔民家。吃喝拉撒,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抵达的第一天,领队胡家铭把队员们拉到距离民居100米开外的公共厕所,告诉他们:“喏,晚上上厕所,只能来这里,而且是煤油灯。”队员们当时就傻了,当他们回到寄居的渔民家里,看到队里特意为他们加盖的简易厕所,立刻欢呼雀跃起来。想出这样的方法,胡家铭也颇有些无奈:“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珍惜我们为他们创造的条件。”
  
  因为远在郊区,瓦房店一到夏天就开始“限水”。施健说,那时候,没事就会去开水龙头,眼巴巴地等着自来水快点来。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就用井水洗,“我们每天都要出海,不洗澡身上很快就是一层盐花。”
  
  十二人睡一个房
  
  睡得也艰苦。一个帆船队七八十号人,房间不够,只能一个屋子挤上12个人,再不够就在外面打地铺。没有空调,每天晚上都被热醒,施健说:“连徐莉佳都捂出了一身痱子。”
  
  苦归苦,帆船队始终是个温暖的家。在帆船队,有一个维修师傅和厨师常年跟队。维修师傅很能干,厕所就是他改造的,平时队员宿舍的修修补补,也由他一人完成。厨师每天想着办法为队员们换口味,但问题是,这里除了最简单的蔬菜,基本没有其他的食材。没办法,领队每隔一段时间就驱车两个多小时上一次大连,一次采购齐队里需要的食材,给教练、队员们“打打牙祭”。
  
  胡家铭说:“每次帆船队搬家,就要带着10个集装箱上路。”这10个集装箱,是帆船队的全部“家当”,有训练器材、被子铺盖,还有两个小冰柜。胡家铭说:“说是冰柜,其实咱队里这么多人,两天吃的酸奶就放满了。”为了节约开支,老队员穿下来的衣服给小队员穿,“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也其乐融融。
  
  生活上的艰苦是可以克服的,施健说,最苦的还是思乡之情。去年从伦敦奥运会回来之后,施健的女儿出生,如今已经1岁多了,但他看到女儿的次数并不太多。施健说,他亏欠老婆和女儿太多太多。如今拿到了全运会的金牌,施健最想的,就是可以回一次家,好好看看自己的女儿。
已有条评论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