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 09:19
来源:天天新报 选稿:刘亨
上海德比,申花一家独大!上周六申花在客场1:0击败东亚,本赛季的4场德比战全部告捷,用完美的成绩证明了这家“老字号”在本市足坛的统治地位。虽然申花的成绩不是上海三强中最好的,但各方一致认为:底蕴是让申花取得德比全胜的最大因素。申花是唯一可以带着平常心看待德比战的上海球队,而非东亚、申鑫这些渴望认同的新军,每逢德比就会被想赢怕输的紧张心理制约;申花更赢得了大多数上海球迷的支持,以至于无论主客场,都能无差别地为我所用。
赛前心态占上风
战胜东亚后,申花仍然没跟降级区完全脱离关系,沈祥福即便赢了球还得把保级挂在嘴边。反观在德比战中被申花双杀的东亚以及德比全败的申鑫,如果不是他们的“外战”成绩更加出色,恐怕早已跌入了保级区深渊。
因此,如果用上海以外的球队作参照,那么申花的技战术能力相对于东亚、申鑫而言并无特别优势。这样看来,申花更多还是胜在精神层面——大家都会在赛前强调“淡化德比”这个概念,但真正做到的,只有申花。
一位申花官员道出了问题所在:“赛前我就发现对方很紧张,都在演练很凶狠的铲球,而且徐指导一直在大声训人,看起来他们很在意这场比赛。”而在赛后,即便高洪波故作轻松地将失利归结为“菜地”和经验不足,但他一句“有的时候期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还是暴露了整支东亚队的心态:他们比申花更在乎德比战。
申鑫同样如此。犹记得朱炯尚在位的3月,申鑫与申花的联赛首场上海德比。刚搬回源深主场的申鑫0比1告负,赛后朱炯坦承:“球队非常想赢得这场比赛,所有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但欲速则不达,有过高期望的时候,反而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如果说“底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那么具体到上海三强在德比战前截然不同的心态,就很容易理解申花这种“底蕴”的价值——东亚和申鑫作为新人,非常渴望能在德比战中击败申花证明自己,从而吸引更多上海球迷的关注;但申花作为上海的老牌劲旅,从不担心自己没有球市,因此更容易在德比战前看清自我。
现在,回想起沈祥福在上周赛前看似自贬身价的表述:“比起德比,我们更看重保级”,外界不应简单地将此视为迷惑对手的烟幕弹。因为申花已经用德比4连胜的成绩证明,只有这支有底蕴的球队,才能真正在赛前做回自己,朝着最现实的目标做出最有效的努力。
反观东亚和申鑫,他们在本赛季最想赢的对手都是申花,但他们或许能战胜比申花更强的外地球队,但偏偏都为申花送上6分大礼——因为当他们站在申花面前时,那种“想赢怕输”的紧张心理已经让他们落在了下风。
无差别主场优势
23887这个数字,对于东亚俱乐部来说是个好消息。这个上座数是他们主场平均水平的2倍多。和申花踢一场德比,顶得上东亚踢两场普通联赛的票房。但与此同时,这2万多人的颜色却也让东亚方面感到一些难堪:蓝色的海洋,印证着“在上海,申花没有客场”这句豪言的真实性。
“吓死我了,我有密集恐惧症”,这是一位申花俱乐部工作人员在看到八万人球场申花球迷区时发出的感言。此时此刻,这位申花人的内心一定是欣慰的,因为即便在客场,申花也能享受到丝毫不亚于主场的待遇。
从赛前球迷聚集进场的准备期开始,就预示了这是一场在观众分配上完全不对等的比赛。八万人球场的各个入口周围,体育场外环的商业区,到处都是身穿蓝衣申花球服的球迷团体。而到了场内,除了在一层的几个东亚球迷团体固有看台外,其他看台以及更加开阔的二层全部被申花球迷占据。各种平时挂在虹口主场的横幅、旗帜成功“占领”了这里,申花队歌在宏伟的球场里还能传出回响。
如果回忆起年初申花与申鑫在源深体育场的德比,那么情况也与此完全相仿——而且差距更大。申鑫仅仅控制了3个看台,而申花则控制了大半个球场。
一位申花球迷形象地比喻称:“东亚最多一个加强营,申花起码一个师!还不包括地下党!”“游击队独立团专门压制天狼星(东亚球迷会)。”由于是客场比赛,主队势必会限制申花球迷会的入场人数。但谁也管不了大部分散客球迷的倾向,因此这就是申花“地下党”球迷团体的构成。从源深体育场到上海体育场,申花依靠自己20年在上海积累的巨大声望,让球市中最重要的散客球迷几乎都穿上了蓝色的球服,兵不血刃地让对手的主场声势化为乌有。
身为申花球员,王大雷对此深感骄傲。他在赛后豪言:“在上海我们很难找到客场。在家里老大就是摆话的,必须服从!”
微评论
@蓝色忧伤:德比双双杀!谁是扛旗队?谁是老大哥?
@shop27blog:申花绝对是中超最被低估的。踢得不慌不忙,节奏控制得很好,如果打得好,应该是前四五名的位置。
@有我共鸣:虽然都是上海本土的球队,也很喜欢东亚的青春活力,但申花情结还是无法割舍。
@AKKO1:申花的底蕴优势正在淡化。上港其实踢的是真不错,这场绝对机会更多,可惜王大雷太出色。申花的赢球完全是靠莫雷诺的个人能力。
@zhangbo20140508:申花不过是占了门将和外援的便宜罢了,东亚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过一两年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