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沪上百姓游泳池亟待增加 票价平稳不会开听证会

2013年8月23日 07:44

来源:东方网 作者:奚亮 选稿:余燕

  东方网记者奚亮8月22日报道:据统计,上海拥有598家游泳场所,常住人口约2400万,每年近1000万人次会参加游泳运动。公共游泳场所数量不足、游泳高峰时段泳客密集、游泳健身卡制度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个夏季显得格外突出。今天下午,针对这些问题市体育局党政领导班子深入一线展开调研,在浦东游泳馆召开现场会,核实群众反映情况,寻找矛盾缓解办法。

  供需矛盾突出 百姓游泳池亟待增加

  上海夏季游泳场所开放从6月20日开始,9月10日结束。截至8月20日,全市598家游泳场所共计接待泳客894万人次,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值。申城罕有的连日高温,更是给火热的泳池添了一把火。面对催生的“游泳热”,市民在“轧闹猛”的同时更是体会到了“下饺子”的无奈。(详情请看先前报道>>>【沪上高温催生游泳热 网友:票价还需"清凉"些】

  在上海的598家游泳场所中,大型的公共泳池仅占了91家,占了大多数的往往是一些小池子,如社区、会所泳池,这远远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此,百姓泳池的推广成了良方。以浦东新区金桥镇的百姓游泳池为例,这里的收费不仅实惠,还是阴凉宽敞的室内场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采用了一种拆卸式的钢结构泳池,夏天用完拆除,拆除之后就化生成了9片羽毛球场地,来年再重新搭建。未来,特别是在郊区这样的场馆将加大推广。

  
  服务参差不齐 专业人员缺失

  如今上海的泳池可谓多元化,有公益性质的,有宾馆、学校、楼盘等建设的,服务的标准与设备必然参差不齐。按照规定,如今的泳池必须先取得上海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经营许可,才能成功办理营业执照。对此,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透露说:以《上海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经营许可实施办法》作为标准,有些游泳池在技术与设备上是完全不合格的。而作为体育行政部门,市体育局就必须把好这一关。

  游泳池专业救生人员的缺失也是如今上海游泳行业的一大难题,这与救生人员的薪酬不高、取得专业救生员证书不便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如今,作为勤工俭学有一大批外省户籍的大学生纷纷加入这个行业,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没有专业救生能力与知识的。而按照规定,救生人员工作一小时就必须休息一小时,但很多人在这休息的一小时中多会入池进行游泳培训,来赚取一份收入。李伟听说:“我们一直都在协调,我们希望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员,针对这一新型行业,我们应该按照劳动就业的标准给予岗位、名分。”

  寻求突破来惠民 “健身卡”转型遇尴尬

  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游泳池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水、电、燃气,这些能源现如今都是“涨声一片”,而作为百姓健身的游泳场所没有任何优惠政策。今年全市公共泳池的平均票价维持在20元/小时,与往年持平。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说:“作为一项市民热爱的体育运动,公共游泳场馆的票价一直都是比较平稳的,我们不会像调整水价一样,举办什么价格听证会,这完全是不同的。我们期望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惠及百姓。”

  今年,沿用了10多年的游泳“体检卡”,正式更名为游泳“健身卡”。卡的价格依旧是6元,但取消了原来的健康查验、健康查验说明及查验医师签字等。由此,一些泳池误读新规,相继撤销了原有医务人员,市民纷纷怨声载道。

  对此,体育局做出了进一步解释:之所以更名是因为游泳场所进行体检不符合法规。之后发出紧急通知,每个场所必须配备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在泳客办理游泳健身卡和每次入池前对泳客进行目测检测。另外,这其中有3.5元是保险费用,这完全是采取自愿的原则,如发生人身意外可获赔的额度为20万。新增的承诺人签字,涉及了“承诺无严重心脏病、严重血压高、严重皮肤病等游泳禁忌症状”,这样做完全是希望泳客可以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今后将继续细化并完善健身卡,如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人身意外险的额度从20万提高到30万。


  

上一篇稿件

下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