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根宝基地训练场边种瓜 瓜皮刻“抢逼围”引抢购

2013年8月15日 10:06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作者:张晓露 选稿:刘亨

  根宝基地的西瓜熟了,西瓜皮上赫然可见“抢逼围、接传转”,这可是基地的新发明。

  上周本报图片报道“根宝西瓜熟了”之后引起球迷们普遍反响,大多觉得新奇,其实从基地建设之初,种植瓜果蔬菜就和建设训练场馆紧密相连,甚至被根宝安排为球员教育实践的一部分——训练场一侧的沿河一片,都是种植果蔬的良田。今天叱咤球场的武磊、颜骏凌们,当年也都曾在这些田里劳作,或摘果、或拔草,今天做客根宝基地足球宾馆,并有幸在餐厅里品尝到基地自产的果蔬的客人,可曾想到这些果实里也有国脚的汗水?

  2000年根宝基地开工兴建,次年建筑整体完工,整齐葱郁的三片半训练场一侧是景观绿化,一侧是一排种植用田,这是根宝的特别安排。有趣的是,刚开始基地有五支球队,根宝分别命名为“英格兰”、“巴西”等,而每支队都认领了一块责任田,于是就有了“巴西队菜园”的牌子。

  “那是我们劳动课的一部分,其实没让我们去刨土种庄稼,但平时会让我们去除除草劳动一下,收获的时候帮忙比较多,摘毛豆、玉米……”那时的“巴西队”主力门将颜骏凌刚满10岁,他透露说类似的劳作丝毫不会感到累,倒是在枯燥的封闭式学习和训练之余一种非常好的调节,“到底干些什么其实都记不得了,现在想想那时候就是觉得很好玩,毕竟年纪小,基地里实在没什么可玩的,就像那些城里孩子到农家乐去的感觉吧。”那时基地为了节约运作成本,种植更多考虑实际需求,种得最多的就是玉米和辣椒,也算是根宝基地农副产品的元老,几经收获和改良,现在根宝基地的玉米口感越来越好,异常抢手,而西瓜同桔子、甜芦黍等,则是较少种植的“副产品”。

  武磊到基地较晚,那时比赛和训练任务加重,根宝也把种植果蔬的任务完全交给了专业的农民去做,但他还是保留了“惩罚”的功能,“那时强调谁的功课不好,不及格了,就罚去训练场捡石子,或者到菜地里除草。”根宝后来也自我检讨在文化教育的失败,“不及格越来越多,有一次我去场边一看,全是除草捡石头的!”武磊的功课不错,但难免也受牵连,“有时候成绩普遍不好,或者说今天训练质量差,就集体惩罚,我也只能跟着去除草。也确实没觉得累过,跟大家在一起,就觉得好玩。”

  渐渐的,经营压力小了,种植的种类多了,莴笋、萝卜、茄子、黄瓜、南瓜、桔子……亏得这片位于丛林包围中的沃土,根宝在一年年收获果实的同时,也一点点铸就了球队的辉煌战绩,“中国曼联”已见雏形。来基地参观的人多了,根宝用基地出产的蔬菜剁馅包馄饨、拿当场采摘最新鲜不过的蔬果招待嘉宾,像原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来崇明调研时,根宝就让工作人员去田里刨了几个青皮萝卜来,切成小条装盆招待,客人们直感叹从来没吃过这么新鲜的青萝卜。

  而根宝基地的西瓜,几乎从第一批种植成功“上市”后就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只是众所周知西瓜种植占用土地较多,今年根宝别出心裁,利用球场四周的铁丝网护栏种植西瓜、南瓜和黄瓜,于是绿色的铁栏渐渐被藤蔓覆盖,先结出来的黄瓜不用多虑,西瓜挂果之后有一定分量,脱离了传统的田地种植,很容易落果,根宝又想出来拿装纪念足球的网兜来,看见西瓜结果到一定大小,便用网兜兜住,系在铁丝网上,解决了这个难题。于是有了这样的风景,球员教练在场边整理装备,准备训练,而大大小小造型可爱的西瓜在他们的身边、头上摇曳……终于让奚志康“一时手痒”,促生了“文身西瓜”。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也有朋友建议根宝销售他的品牌农副产品,结果根宝当场沉下脸回答:“老天爷给我这块宝地,可不是卖馄饨瓜果的,是要出人的,我要是不能在这片宝地上培养出几个球星,赚多少钱都对不起老天爷!”

  球迷积极求购“抢逼围”西瓜

  西瓜有了文身,这是谁的“大手笔”?看着上面的字体就有球迷猜测是小球员戏谑之作,那是小看了根宝的治军之严,因为那片“瓜架子”位于一队训练场,小球员们可不敢越界造次。事实上,文身西瓜出自助理教练奚志康之手。

  “今年徐指导让瓜农在训练场边种了西瓜,成熟的果实就挂在我们摆放衣服装备的地方,看着小西瓜一个个结出来很可爱,我也是一时手痒……”奚志康在训练之余,捡起了场地边的小石子,在一只西瓜上刻下“抢逼围、接传转”六个字,因为是在瓜皮上直接拿小石头刻画,难免歪歪扭扭。“那个西瓜刻完后大约过了1个月才完全成熟,倒也没有坏,所以后来又刻了两个。因为第一个刻字出来的效果,看上去有点太密,所以后两个都只刻了‘抢逼围’三个字……”而且以奚志康的教育习惯,他刻的“抢”字用的还是老式的简笔写法,所以根宝一看就知道是教练干的,乐开了怀。

  一些球迷听说之后,主动向东亚俱乐部申请购买,希望能够实打实品尝一下,“根宝基地的西瓜倒真是百分之百的绿色食品,一点农药都不打的,就是产量太少,基地里很多管理人员都还没尝到呢,看来要奚指导多花心思,再刻上一批了……”

上一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