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 16:03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 作者:臧婷 选稿:郑大伟
BBC记者曾做出过这样的感叹,在世界网坛,若被问起大满贯赛事与国内赛事哪个重要时,也许只有中国球员会选择后者。今年的全运会网球赛程恰好与法网、温网交织在一起,(地点)巴黎、大连、温布尔登;(时区)东一区、东八区、东一区;(场地)红土、硬地、草地——这是一个让中国网球运动员们都无法淡定的行程,每四年就“撞一次车”,他们不得不在此间疲于奔命。最终,中国金花在温网早早凋零,损失了大把积分和奖金,只有唯一没有参加全运会的李娜打进8强,追平了自己在全英俱乐部的最好成绩。
透支式参赛伤心总是难免的
2013法网刚结束,代表四川省出战全运会的郑洁立刻赶赴大连,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全运会网球团体赛,结果无缘半决赛,密集的赛程还令其左腿再度拉伤。随后,她立刻飞往英国,由于未进行任何草地赛热身,对温网“最有感情”的郑洁在首轮就惨遭淘汰,创造了自己六年来在大满贯的最差战绩。
在过去两届温网中都打进了16强的彭帅,带领天津队赢得全运会女团金牌后,体能几乎已消耗殆尽。她同样面临“零热身”的情况,每天打完封闭针才能上场比赛,最终遗憾地止步于32强门外。久违大满贯、今年复出的晏紫则在女双首轮即宣告失利。此外,其他几名网球“小花”也受到了影响。张帅原本可以参加温网资格赛,段莹莹更是凭借世界排名拿到了出战正赛的资格,但两人最终只能因全运会而放弃了个人第一次参加温网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就明确表示不会代表湖北省打全运会,并早早开始为草地赛做准备的李娜,不仅一直打到8强,还连续三轮送蛋给对手。观众甚至一度猜测,李娜将在与自己“八字最不合”的赛场上,冲击个人第二座大满贯奖杯。
出力没讨好 鱼与熊掌难兼得
在全运会网球团体决赛中,除了李娜之外的中国金花悉数亮相,中国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骄傲地表示:“这就是全运会的魅力! ”事实上,让金花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的,除了一路奔破的辛苦,还有奖金收入方面的锐减。仅以郑洁一人举例,受累于全运会,原本在草地球场最有优势的郑洁,意外败给了世界排名百位开外的加西亚,温网奖金至少少拿了14500英镑,如果再算上少打的伯明翰热身赛和赞助合同收入,郑洁在这个夏天的损失已经超过了20万元。从积分来看,温网一轮游让她丢掉了160个积分,世界排名也将随之跌出前50,这意味着郑洁在北美硬地赛中要从资格赛打起。导致郑洁损失如此惨重的全运赛事,给她的补偿仅为1万元。
同样选择了在体制外生存的郑赛赛,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单飞给球员带来的好处是在参赛选择上的自由,“而就算这样,收入跟开销能暂时持平,自己已经感觉很幸运了。 ”她还透露,由于赞助商有很严格的成绩标准,若因为其他比赛受伤,导致在WTA赛中成绩不佳,赞助商很可能减少投入。
现实很无奈难对全运会说不
温网一年一次,大满贯一年四次,而全运会却是四年一次;参加大满贯很可能“一轮游”,还要自己搭上机票钱,参加全运会却很有机会争金夺银,名利双收。这些因素让众多金花做出“为全运弃满贯”的选择,变得无可厚非,但令金花们在两者之间无比纠结的原因并不止这些。
在网坛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彭帅,称打全运完全是为了兑现4年前的承诺,而谈起许多国内新秀为保全运,宁可放弃首次参加温网的机会时表示,“那有什么啊?我们不都放弃过吗? 2005年,当时还是全运会预赛呢。温网组委会备感震惊,还以为中国球员集体罢赛了呢。 ”郑洁则解释说,自己年初曾考虑过不参加全运会,但最终拗不过四川省体育局的苦口婆心,才怀着“报恩和激励新人”的态度决定参赛。另一位被大家看好的小花郑赛赛,同样因为全运会错过了温网女单首日的资格赛,“队里要求我参加全运会,这算是重视我、培养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算已经“单飞”,面对家乡球队的召唤,许多人还是无法像李娜那样勇敢地说“不”。当全运会和温网变成了一道2选1的题目时,无论她们作何决定,争议永远会围绕在身边。也正因为这样,中国女网仍然只能靠31岁的李娜来撑场面,中国第二座大满贯冠军奖杯仍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