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东方网>>体育频道>>滚动新闻>>正文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山西现象"折射WCBA窘境

2013年1月20日 10:46

来源:文汇报 作者:谷苗 选稿:余燕

  连续第二年,WCBA都有"升班马"队伍跃升四强之列。不同的是,本赛季的山西和上赛季的上海,代表的是联盟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一边是重金投入,尝试纯粹职业化运作的民营俱乐部;一边是资金有限,披着职业俱乐部外壳的专业运动队。在联赛不受重视、职业化程度仍然很低的大环境下,两种"活法"的对比,折射出WCBA的发展困境。

  如果不是玛雅·摩尔不遗余力地刷着数据,有多少人会关注WCBA?自本赛季加盟山西队以来,这位有着"女版詹姆斯"之称的WNBA状元秀已经成了一种现象。她凭借场均37.3分、单场独得60分的神奇表演,在中国篮坛掀起一阵"玛雅风暴"。为了近距离欣赏摩尔的球技,山西女篮主场曾涌入近5000名球迷,创下联赛上座率的新高。很长一段时间里,"玛雅传说"压倒CBA成为中国篮球最热门的话题。

  在成绩飞跃和聚焦眼球的背后,是山西女篮老板王海珍今年高达1200万元的资金投入。除了引入高水平外援,他还将赴美考察WNBA的经验植入球队,努力为球迷提供高品质的体育文化大餐。在俱乐部的开支表上,仅每场比赛回馈球迷的奖品,价值就超过4万元。"我们希望以真正职业俱乐部的标准来运作球队,让其他球队看到经验,起到领军者的作用。"在没有冠名、没有装备赞助,整体经营惨淡的WCBA,王海珍的雄心壮志和慷慨出手,显得珍贵而又似乎有些过于理想。

  从推动联盟市场化进程,提升联赛整体水平和影响力的角度而言,这种"恒大式"的投入和运作的确效果明显。但不可避免的质疑声随之而来:如此疯狂投入,是功利地烧钱赚吆喝,还是真正致力于球队和联赛的长远发展?对于外援的过度依赖,是否严重挤压了本土球员的锻炼机会?置身贫瘠的职业化土壤,难以获得相应回报的投资人,这股热情能持续多长时间?

  即便凭着投资人对篮球事业的疯狂热爱,山西女篮通过持续投入资金、建立青训体系等方式将质疑一一化解,这样的职业化模式,至少目前还不可能在WCBA全面复制。本赛季,除沈部和八一两支军旅,所有俱乐部都引进外援,其中也不乏浙江队签下"扣篮姐"坎贝奇这样的大手笔。但受制于传统体制的束缚,WCBA绝大多数球队仍走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老路,不仅要以职业俱乐部的形式征战联赛,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代表各省市征战全运会的任务。包括上海女篮在内,其实就是拥有冠名赞助的专业队,所谓俱乐部只是空壳而已。

  正因为背负着全运会这个"终极"任务,球队总要在联赛和全运之间有所权衡。赛季初,多支球队早早将联赛目标定为"为全运练兵"。上海队主帅刘鹏坦言:"花钱引进明星外援,对整个联赛而言是好事,但我们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人。"在各队眼中,没有外援参加的全运会,才是定义成败的真正标准。

  再看看上海女篮的主场,硬件设施达到NBA水准,却没有卖出一张门票。免费向球迷开放的看台,上座率只能说平平。即便是决定赛季生死的关键战,前来现场采访的媒体记者仍寥寥无几。虽然也有拉拉队卖力表演,中场照例安排了互动环节,但这一切,看上去更像是走个过场。

  在无法脱离体育局、体工队的官办背景下,哪怕贴上再多"职业"标签也掩盖不了伪职业的实质。依靠冠名赞助和政府支持维持球队开销,几乎没有任何经营手段,便是大多数WCBA球队所处的现实。如果WCBA的职业化程度始终停留于如此低的水平,像山西女篮这样的"另类"注定只能孤独前行。只怕哪天,被边缘化的不是打着职业旗号的体工队,而是真正的职业化先锋,那才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