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马拉松赛周日鸣枪 倡导"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2012年12月1日 17:39
来源:东方网 作者:朱恬/文 曹子琛/图 选稿:余燕

参加此次马拉松赛的多位好手在发布会上领到了各自的号码牌。
东方网12月1日消息:12月2日上午7时,2012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将如约在外滩鸣枪发令。今天(11月30日)下午,组委会在召开赛前新闻发布会时强调:将充分重视每一位参赛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把赛事安全保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向三万余名参赛选手倡导“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体育项目,对选手的身体状况要求极高。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一贯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今年在原有措施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大了保障力度,特设医务部,由市卫生局牵头组织,制定了路线安全设置保障方案和详细的医疗救护方案,配备了充足的医疗设备和200名医疗救护人员。
赛时,共有16辆救护车在整条路线上循环保障。从龙华东路赛道起至全、半程马拉松终点每隔约1.5-2公里,以及重要区域都备有1辆救护车随时待命。每辆救护车配备医生、救护助理各1名,其中5辆加配麻醉师1名,沿途平均每3公里配备救护车1辆。赛道沿途共设12个医疗救护点,平均每5公里处设1个,每个点配有1至3名医务人员,并备有急救必须药品。起点、终点设立医疗救护站,其中,全、半程马拉松终点医疗救护站有8名医生,包括急诊科、骨科医生各2人,外科、ICU、内科和麻醉科医生各1人;专门配备了医疗床位、氧气瓶、海绵垫、靠椅等设施,供参赛者休息和急救之用。
健身跑选手也获得了更多安全保障,在约5公里的赛道上有3辆救护车保驾护航,其中2辆救护车分别在3公里处和健身跑终点待命,1辆救护车将尾随健身跑队伍至终点。
此外,沿途安排的检查裁判员、1329名上海交大志愿者、120名具有医务专业知识的复旦护理专业志愿者,以及公安干警,将组成坚固的安全网络,随时为运动员提供医疗服务,协助报告安全讯息和抢救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全程马拉松每5公里设置了计时地毯,除了能够更加详细地记录运动员的成绩外,还能在比赛当天将运动员每5公里的成绩在网上即时显示,这将方便参赛运动员的亲友在网站上及时查询选手的即时成绩,关注实时情况。
在赛事服务工作中,组委会也以运动员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23日开始,参赛选手每天会收到由组委会发送的1至2条短信,强调“生命可贵、健康第一、比赛快乐”的理念。全、半程马拉松选手一卡一人,必须亲自领取参赛证件和路跑物品,接受路跑健康知识普及教育。
组委会提出了“让每个参赛选手都能享受到马拉松比赛的乐趣”的目标,为选手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包括起点的存衣车,全、半程马拉松终点的食品和饮料,沿途补充能量的运动饮料和水,以及起点、终点、沿途每5公里的流动厕所,终点更衣帐篷,成绩领取处供运动员休息的座椅等。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自1996年创办以来,逐渐为城市景观体育标志性赛事和广大市民乐于参与、共享运动健康的体育节日。据悉,今年,共有30020名运动员和路跑爱好者报名参赛,其中全程、半程马拉松人数为18000人,健身跑人数为12020人。选手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外籍参赛选手5223人,参赛国家(地区)和外籍选手人数均超过去年。来自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摩洛哥、南非的23位高水平马拉松选手将参赛。
据透露,此项赛事的国际化元素,还体现在组委会与世界知名城市马拉松赛的合作上。继去年与法国罗阿大区、希腊雅典、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荷兰鹿特丹等世界知名城市马拉松赛签订合作备忘录后,今年,西班牙瓦伦西亚、美国旧金山、捷克布拉格的代表将来到上海,就赛事推广,互派优秀运动员等与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签订合作意向。去年签约的法国罗阿大区这次派出70人的团队专程来沪参赛。
全新的魅力赛道集中展现了城市美景,起点和终点均设在市中心,选手将在外滩陈毅广场起跑,全程、半程跑止于上海体育场,健身跑止于上海展览中心。整条线路囊括了外滩、南京路、淮海路、徐汇滨江等上海最负盛名的景观和繁华的商业中心。通过东方卫视、五星体育的全程直播,这些黄金地标将动感地向世界观众呈现。
附:高水平运动员参赛信息
男子组
维利·基博尔·科伊泰尔(肯尼亚)2011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冠军
毕瓦特·史丹利·科普莱庭(肯尼亚)2012年巴黎马拉松冠军
史帝芬·柯维琉·凯穆拉尼(肯尼亚)2011年以色列马拉松冠军
女子组
麦格莱特·阿盖怡(肯尼亚)2012年马德里马拉松冠军
阿树·卡斯穆(埃塞俄比亚)2012年厦门国际马拉松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