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月4日,中国足协在海埂基地召开了07中超联赛总结会议,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南勇透露,2007年中超联赛各场次平均上座情况达到1.69万人次,是2004年中超开赛以来上座率最高的一年;另据索福特的调查,各地方台转播中超的总收视人数达到1.44亿人次,超过了英超和欧冠联赛。于是,一个“奇迹”诞生了——
【声音】
英超是宝马中超是拖拉机
足球本身就是商品,要是中国的足球人把足球这个产品做的好一些,就肯定会有人欣赏,有人参与,有人投资。我们现在落后,是因为这个产品做得太差,让人不满意。英超是宝马车,而我们是拖拉机。如果我们坚持做好产品,现在也许是拖拉机,明天就是经济型轿车,后天也许就是舒适的大轿车了,一点点来,我觉得很
有希望。
——效力于英超曼城队的中国球员孙继海
来自调查机构的这项收视数据,竟然成了中国足协拿来叫板世界高水平赛事的本钱。
对于一项联赛来说,最能够反映出商业收益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标准,是上座率、转播费收入以及全球收视率等数据。必须承认,在这几方面数据的比较中,中超都毫无悬念地被英超远远甩在了身后。那中超又是怎样喊出以1.44亿的收视人数,力压英超欧冠的呢?
【对比】
票价
英超看一场 中超看一季
比赛现场的上座率,历来是衡量赛事热度高低的重要标准,而且球票收入也是俱乐部整体收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足协最新公布的数据,在整个2007年的中超联赛中,平均每场的上座情况达到了1.69万人次。中国足协还特别指出,这是中超联赛自从问世以来的最佳数据。
那么英超的情况又如何呢?据统计,英超2006-2007赛季的平均上座人数为3.38万人次,差不多达到了中超的2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并没有像上海、北京或者重庆那样的千万人口级城市,因此如果计算现场观战球迷占城市人口比例的数据,那么英超相对于中超的优势更是远远超过了2倍。
另外,英超的高上座率,还是建立在英超票价十分高昂的基础上。比如为了在主场观看一场阿森纳的比赛,球迷通常要付出高达50英镑的票价,这一金额已经超过了很多中超俱乐部整个赛季的套票价格。阿森纳每场比赛都能获得300万英镑左右的收入,这笔钱也差不多相当于一家中超俱乐部整个赛季的预算。至于阿森纳整个赛季超过5000万英镑的总收入,应该可以超过中超自从成立以来的票房总收入。
转播费
英超最昂贵 中超全免费
英超是全世界转播费用最为昂贵的足球联赛,根据英超联盟与天空电视台最新签订的转播合同,从本赛季开始,英超在未来三年内可以获得每年高达9亿英镑的收入,这笔收入保证了英超俱乐部具有足够的财力去引进优秀球员。
英超所获得的巨额转播收入,显然是一个中超所难以企及的数字。更令中超难堪的是,即使将范围缩小到具有“主场优势”的中国境内,中超照样在转播收入方面远远落后于英超。当初中超联赛之所以一度无缘出现在央视上,就是由于双方在转播费谈判过程中无法达成一致。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之后,央视终于在2007年全面转播中超赛事,为此付出的金额在6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几乎就在央视决定转播中超的同时,天盛传媒公司也开始了争取英超转播权的谈判,最后在无数球迷的抗议声中,他们以50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未来三年内英超在中国地区的转播权。如果将这笔钱折合成人民币再分摊到每年,那么英超一年在中国获得的转播费在1.2亿元人民币以上,超过了中超转播收入的20倍以上。
收视率
英超覆全球 中超覆全国
根据中国足协公布的数据,去年中超联赛在各地方台的电视收视人数达到1.44亿人次,这样一项看似天文数字的数据已经令某些足协官员沾沾自喜。但如果将目光放眼全球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数字实在不值一提。
去年11月,英超联赛迎来了阿森纳主场迎战曼联的巅峰对决,除了前往酋长体育场观战的6万名现场观众之外,还有数以亿计的球迷通过电视观看了这场比赛。根据《泰晤士报》公布的数据,总共有来自202个国家的6亿名电视用户观看了比赛。再考虑到每台电视前通常不会只有一名观众,他们估计全球可能有超过10亿人观看了比赛直播。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去年德国世界杯决赛7.15亿名电视观众的纪录,更是令中超整个赛季的收视人次望尘莫及。
即使将范围仅仅局限在中国境内,整个赛季1.44亿人次的收视情况也没有任何值得炫耀之处。在央视还在转播英超的那段时间内,英超联赛在国内的收视率其实一直颇为可观。尤其在2003年1月1日,当李铁所在的埃弗顿遇上孙继海所在的曼城时,这场在央视转播的“中国德比”,引起了无数中国球迷的关注热情。英国媒体一度传出全中国有4亿名观众观看比赛的说法,虽然这一夸张数据并没能得到确认,但根据权威调查机构的统计,整个亚太地区有大约2亿名观众观看了这场比赛,其中大部分人都来自于中国。
由此可见,只要具备合适的传播平台,中超需要用一个赛季实现的收视人次数据,英超在中国只需要一场比赛就能达到。何况当无数中国球迷关注英超的同时,却鲜有英国人关心中超联赛的任何消息,这种国际影响力方面的差距,不是所谓“收视人数胜出”的数据就能掩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