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钊颖故意输给龚智超,不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让球,也绝不是最后一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体育人对比赛胜负看得大于一切。在外战没有绝对把握取胜的时候,为了确保国家利益,一些优势项目———主要是乒乓球和羽毛球,会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和交战纪录,做出针对性的“安排”,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雅典奥运会上,张宁与周蜜的较量也被外界认为存在“猫腻”。当时张海丽突破了中国选手的包围圈进入决赛,另一个决赛席位在周蜜和张宁间决出。张宁随后轻松战胜队友晋级,决赛中她也顺利拿下了张海丽,为中国队保住了女单金牌。而在颁奖仪式上,周蜜噙着泪水盯着队友脖子上闪闪的金牌,因为她本来也有实力去争取这一运动员的至高荣誉。
而中国体育圈的让球第一次为人所知,还是因为当年的何智丽“出走风波”。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何智丽在1987年第39届世乒赛上没有听从领导的让球指示,
执意击败了队友管建华,虽然她之后顺利夺冠,但回国后还是被排除出汉城奥运会参赛名单,之后何智丽负气远走日本。
另一场参与者亲口承认的让球是在1988年,焦志敏、李惠芬、陈静代表中国女队出征汉城奥运会。女单半决赛的对阵是:焦志敏对李惠芬,陈静对捷克的赫拉霍娃。由于两场比赛同时进行,因此领导赛前就要求焦志敏输给李惠芬,理由是她此前曾负于赫拉霍娃。焦志敏听从了领导的指示“如愿输球”,没想到另一场半决赛陈静击败了赫拉霍娃,而在三、四名比赛中焦志敏也战胜了赫拉霍娃。退役之后,焦志敏曾告诉朋友,她打了8年球,让了5次,因此不想再打了。
时过境迁,大多数中国人现在都认同,公平竞争才是体育比赛的最高准则,让球是不光彩的行为。北京奥运会在即,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干干净净办奥运”的口号,希望让球真的能从北京奥运会开始,在中国体育圈彻底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