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女足世界杯今天将在强强对决中落下帷幕。德国坦克横冲直撞,巴西女足飘逸潇洒,各国女足争奇斗妍的背后,留下的是中国女足落寞的背影。
八年弹指间,玫瑰自凋零。
必须承认,中国女足确实落后了。但承认落后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能知耻后勇。通过这届摆在家门口的世界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女足,该从中学到些什么?
问题一:该学什么风格?
德国女足崇尚力量和速度,巴西女足讲究脚法和技术,挪威女足擅长长传冲吊……通过本届女足世界杯我们可以看到,在本国男足土壤的滋润下,一些世界男足强国的女足队伍已迅速崛起,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
在这些“样板”面前,我们的女足更应该思考:我们的风格是什么?究竟应该以谁为榜样?
学德国队或挪威队?从亚洲人的身体和素质来看,她们的
风格其实并不适合我们,摆在中国女足面前的选择,其实还是找回孙雯那一代女足的风格:“技术流”。
诚然,我们未必能做到巴西队那样出神入化,毕竟我们已失去了孙雯那一代脚法出众的球员,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只能打长传冲吊。日本女足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其实值得借鉴。她们没有优越的身体条件,缺乏速度,但她们和本国男足一样,追求技术,脚下活不够细,就靠整体传切配合来弥补。日本队两场小组赛,逼平英格兰队,力拼德国队,都可圈可点。
“走技术道路也不是随口说说,需要训练中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位。”上海女足主教练林志桦说,“我们队员的身体素质都强于日本队员,如果我们也能抓住技术,在亚洲就能立于不败。走出亚洲,用技术来弥补身体素质的不足,也是我们对抗欧美强队的有效手段。”
问题二:需要什么核心?
德国队的普林茨能在关键时刻攻城拔寨,巴西队的玛塔能依靠个人盘活整个球队,美国队有“精神领袖”莉莉,挪威队有“进球机器”古尔布兰德森……每支球队都可以找出她们可以支撑起全队的核心,但中国队呢?
李洁,浦玮,韩端,毕妍……4场比赛,中国女足换了4个场上队长。摸不到方向的球迷只能从中得出一个信息:现在的中国女足,缺少核心。
其实,场上缺核心,是因为场下无核心。一支球队的核心,在场上是具体化的一位球员,在场外,其实更可以抽象为一个团队,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主教练也可以是场外的球队核心,但中国女足已经历张海涛、马良行、王海鸣几任主教练之间的反复折腾,朝令夕改,好不容易有个多曼斯基,但现在去留都还没决定,何谈稳定,何谈战术和精神,又何谈核心?
不用过分苛责马晓旭,她毕竟还年轻,而且她最多只是“核心”的一部分。中国女足现在比一个具体化球员核心更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和一种成熟的理念,如果还是处在“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时代,那么无论要塑造什么核心,都只会是昙花一现。
问题三:还能做些什么?
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300多天时间,与其空喊“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倒不如冷静想想:“我们现在还能做些什么?”
首先肯定是需要确定好主教练。尽管多曼斯基的北欧执教思路对要走技术路线的中国女足来说,还需要一段适应和融合的过程,但鉴于她对中国女足的了解和适应,足协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留任的答复。主教练确定后,就是明确球队战术风格,树立球队场上核心等一系列工作。300多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2003年中国女足从世界杯铩羽而归的时候,曾拥有4年的改造时间,但此后却在反复折腾中原地踏步。利用好这300多天时间,即便不以北京奥运会为最终衡量标尺,对女足的长远发展也是必须的一步。
空悲切,不如脚踏实地。本届女足世界杯让我们认清了世界女足运动发展的趋势,也看到了自身的不少问题。看清了问题,就有希望,因为可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中国女足的复兴之路或许很长,但只要方向正确,玫瑰的春天终会到来。
相关专题:2007女足世界杯
朱古力评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