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一届世界杯,能对我国女足运动的发展有多大推动?日前,孙雯在采访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果按照现在的运作模式、培养模式继续下去,依然无法根本改变问题。女足面临的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对年轻球员的支持不够,对体育经济的理解不变,很难改善‘青黄不接’的现状。”
孙雯的话并不是悲观,更多的是忧思。现实情况中,踢球的女孩子确实越来越少了,几乎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让姑娘去踢球。1999年女足世界杯之后,足球成为美国女孩的第一运动;但2007世界杯硝烟散尽,除了一些对国家队的同情,显然并没有对中国女足发展中的问题起到根本性的触动。
未来,我们靠什么去吸引女孩踢球?这仍然是一个实实在在、却又让人头疼的问题。
孙雯说她和当年的那批队友们,多是因“热爱足球”而战。事实上,原因恐怕不仅于此,就像当年很多人愿意去当兵一样,很大程度上因为当时的体制会成为一种
“保障”,让家长对孩子未来谋生出路充满信心,尤其对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姑娘去踢球,即使不一定会出人头地,但至少还有一个谋取出路的奔头。
然而,当各行各业都在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女足的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很多球迷都知道中国输给挪威,是缘于后卫王坤的一个失误。但是很多人一定不知道,王坤在俱乐部每个月只赚700元工资。700元意味着什么,一件华丽的外衣、一盒化妆品……这却是正当花季的她们不敢奢望的。
上海女足是全国各俱乐部情况最好的,主力队员工资加奖金,一年最高可以赚到10万元,这令全国很多地方女足队员很是艳羡。而且,上海女足和同济大学合作,为球员的将来又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然而,即便如此,在上海踢球的女孩人数还是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其他地方呢?恐怕更令人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