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东方体育>>正文 保护色:  
新京报:女足 失去的精神标签

2007年9月3日 07:15
来源:新京报   选稿:曹惠良  
  想起了小时候,我家有一台夏普20英寸彩电。那是父亲去美国做访问研究一年后,从香港买来的免税品。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如日中天,世界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奥运会……所有冠军,郎平、孙晋芳一班人照单全收。晚上,有女排比赛时,我家客厅里就挤满刚毕业分到研究院来的男女大学生,中国女排的每一次得分,都给电视机前的人无比的快慰。

  全国都在打排球,王洁实、谢丽斯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让我们一起打排球》。印象里,每一所中学和大学里都有排球队和排球场。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和小鹿纯子的“流星赶月”也为排球热推波助澜。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鼓舞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之后,到了90年代,足球开始升温和蔓延。足球成了中国体育的中心话题,而依然强大的中国女排却和所有其他运动一样“边缘”了。

  但人们是需要奇迹的。1999年,中国女足刺激了人们的神经,
对中国男足一次次的伤心和失望之后,中国女足在世界杯上点球惜败美国队,让中国人在足球上长期的压抑有了一个释放的通道。“铿锵玫瑰”成了人们对姑娘们的代称,世界杯亚军也成了“不是冠军的冠军”,从美国世界杯归来的女足姑娘接受到了冠军的礼遇。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国人普遍处在一种亢奋的煽情和矫情当中。

  尽管一个世界冠军都没有拿过,中国女足却和中国女排一样,成了一种精神标签。但时光总会过去。中国女排如今依然是世界劲旅,但早已不是超一流强队。而中国女足在“霸主”的虚幻想象中,离一流强队越来越远。

  如今,女足世界杯就要在中国开战了,中国队目标是要进四强。即便考虑东道主的优势,这也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任务。最为关键的是,中国女排和中国女足都已经失去了一个时代标签的意义。

  如果这次女足世界杯在中国的举行,能激发更多的女孩迷恋起足球而不是超女快男,那才真的比中国队得个前四更有意义。

 
意甲新任足球宝贝 电眼长腿魅力四射
  • 曼联C罗休战召5妓女返家[图]
  • 性感甜心渴望诱飞侠[图]
  • 吉梅从球迷处学会标准国骂
  • 小贝辣妹翘臀遥相呼应
  • 队友给姚明送"美女诱惑"
  • 弗老大拍宣传照与狗为友
  • 比基尼高尔夫宝贝娇媚秀球技
  • 莎娃美网新装好比中国新娘
  • 亨利俘获美女传闻伤透妻心
  • 曼联传奇之子求欢遭拒[图]
  • 日媒:刘翔多才多艺有女人缘
  • 美女裁判拍"花花公子"被禁哨
  • 冰上情侣与姚明交流婚礼经验
  •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