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在2004年的中国篮球“北极星”计划中提出,要将CBA打造成仅次于NBA的世界第二大篮球联赛。
或许是中国篮球的职能部门、媒体和球迷们都太将眼光专注于NBA,飞速发展的欧洲篮球已被我们忽视。对此,王立彬表示,说CBA是世界第几大联赛没有任何意义,“即使NBA自己不说是世界第一,但在球迷心中已是世界第一大联赛,其他国家的优秀球员也都争着去NBA,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
世锦赛之后,李元伟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篮球和世界篮球的差距。“我们希望把CBA办的像欧洲联赛一样,尤其是比赛的对抗性和强硬的防守方面。”李元伟表示,中国联赛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比如俱乐部之间的实力分配不均,就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问题,“我们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俱乐部培养球员不容易,他们不愿将优秀球员拿到转会市场上交流,这是导致强队和弱队之间实力差距的一个因素。”
采访中,教练们认为CBA走向职业化进程的时间太短,比起有几十年历史的NBA和欧洲联赛,11个赛季的CBA只是起步阶段,“CBA的发展需要时间,尽管我们已是世界上第三大篮球联盟,但和NBA和欧洲联赛比起来,差距还很大。”
-风格
南派北派之分早已模糊
8月中美对抗赛期间,尤纳斯就曾指出:“现在的中国篮球,根本没有风格。”
不过,CBA本土教练们却认为,中国男篮过去有着快准灵的风格,在CBA中各自球队大体也有自己的风格。只是随着联赛10年的发展,过去南、北球队的风格不在那么容易区分,二者向着“综合”的方面发展。
巩晓彬认为,CBA11个赛季以来,总体风格正逐步“模糊化”,不再像过去南派、北派球队那样分得那么细。“过去,CBA南派球队的技术特点为快、灵、巧,球员平均身高也要比北方球员略矮;北方球员打法就比较硬朗,大刀阔斧,防守也比较好。”
对此,94“黄金一代”的后卫吴庆龙也持相同观点:“我们打球那会儿,南北球队之间确实存在风格上的差异,但随着俱乐部之间的球员交流,以及像我这种从北方球队到南方执教的教练,自然会使球队风格发生变化。”
但谈及中国男篮在攻防速度、对抗强度等方面和欧美劲旅的差距,本土教练们表示这确实是通过世锦赛检验出的差距,但这不能否认CBA球队在追求并完善自身球队风格中的努力。“大家觉得CBA速度慢、强度不足,这只是拿我们和欧美球队横向比较,但从联赛发展的纵深来比,我们还是有进步的。”吴庆龙说,和CBA发展初期相比,如今联赛的速度无疑更快并更加注重细节,“对抗总体来讲还是增加了,另外我们的无球跑动、掩护质量也在加强。”
-未来
在起跑线上我们就已落后
世锦赛像一面放大镜,将中国男篮所有的弱点都呈现在世人面前,很容易让人想起这些球员所生长的土壤———CBA.但一些篮球相关人士则认为,祸根从中国球员青少年时期便埋下了:没能抓好球员基本技术训练的中国篮球,输在起跑线上。
“也不能说我们球员毛病太多,自身不努力,其实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于队员身上和联赛中,只是在世锦赛上暴露出之后,大家感觉好像拿放大镜一样,突然把问题放大了。”
一名篮协内部人士评价说。
而吴庆龙更是对国内篮球的基础建设提出了质疑:“我还是那个观点,我们在基本技术上落伍了。我们那会儿很注重对青少年基本功的培养,县体校、区体校都有,而现在呢?”
去年4月,记者曾赴秦皇岛探访盖当执掌的那支国青男篮,以体能训练法著称的法国人的评价是:“都是好苗子,但他们的基本功有些粗糙,我不能理解他们之前的教练是怎么教的。”
当时在秦皇岛集训的队伍除U20男篮国青外,男篮国少队、两支青年女篮也都请盖当给球队讲课,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盖当都快忙不过来了,除带领国青队训练、剪辑录像资料外,他都被其他队请去讲课了。”当时的鹿翻译告诉记者。
而夏松旗下的海神队曾夺得过立陶宛联赛冠军,他认为,欧洲篮球在青少年系统培养和训练手段方面,远远领先于国内青少年培训系统,甚至强于美国。“其实从小孩子摸球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落后了。在十二三岁的同龄人当中,我们已经被拉开了很大一段差距。”夏松认为,过去10年被欧洲篮球拉下的差距,在世锦赛上被集中体现了一下,“想要寻找我们和欧洲篮球的差距,首先要弄明白过去10年欧洲篮球都做了什么。”
-帅论·CBA
世锦赛期间,尤纳斯曾将中国队成绩不佳归咎于CBA水平低,但许多球员出身如今已执掌CBA球队帅印的教练们则不认同老尤的说法。
“我相信尤纳斯当时说出那番话,是带有一定情绪的,我们做教练的都能理解,输球后说几句激愤的话很正常。但尤纳斯全盘否定CBA肯定不对,CBA总体上肯定是进步的。”———王立彬(陕西)
10年来CBA始终是在向前发展的,不能因为国家队在世锦赛一场球的失利,就否定整个联赛的进步。———胡卫东(江苏)
尤纳斯否定CBA的言论不妥,作为中国男篮的主教练,必须要有承担职责的勇气,我当时来云南执教,也做好了输球的准备,当时谁会想到云南能打进前四?
CBA发展到如今这个局面,可以说从过去的老框框中冲出来了,联赛的竞技水平,篮球市场的培育,球员的职业意识,总体上来讲都是有提高的。———吴庆龙(云南)
-帅论·陈江华
世锦赛前,17岁的陈江华入选国家队,只是老尤为08奥运考查新人之举,但媒体却大炒“中国男篮史上最年轻的国手”。
我敢说他不是最年轻的国手,因为我当时进国家队也只有17岁,并且还是从乙级被选到国家队。或许是因为那时的媒体还没现在这么发达吧。———王立彬(陕西)
我1984年就到了地方一线队,但打上国家队要到1990年,这期间是个积累的过程。现在一些年轻球员,在联赛中就被拔得很高,而进国家队之前经验又太少,必然导致在国际大赛中发挥不出原有水平。———吴庆龙(云南)
我们和高水平球队接触的机会太少了,特别是欧洲球队,了解得就更少。和讲究整体的欧洲球队多打比赛,对我们绝对有好处。———胡卫东(江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