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记者看广州:小蛮腰上面是大胸怀
2010年11月18日 18:47 来源:东方网 作者:南方网记者小春 申晨 选稿:曹惠良
——爱尔兰记者Pierce到广州后打的第一通电话回国开口就是“我们完蛋了,广州太美了”。在此之前,他骄傲地认为,自己的城市是世界上最美的。
——记者们聚在一起聊天时说起了多哈亚运会对记者提供的免费餐饮服务和广州亚运城诸多的收费项目,一位本地记者笑称:政府才不敢,有我们盯着他们花钱。
一座城市艰难的蜕变爱尔兰记者Pierce到广州后打的第一通电话回国开口就是“我们完蛋了,广州太美了”。在此之前,他骄傲地认为,自己的城市是世界上最美的。
印度籍记者Alvin Sallay尽管出发前阅读了关于广州的信息,但依然感觉“很惊讶”,“我知道会有很大改变,但太难以置信了,崭新的道路和大楼,一切太完美了”。
而数个月前,广州市民才刚刚接受了这一切的改变,停止了对改造工程的质疑。
在此之前,广州市政府承受着极大的压力,9个月前,时任广州市市长的张广宁在亚运工程文明施工专题会议上就工程扰民的现象向市民致歉。
“每一个城市举办国际性盛会都会是在骂声中过来的,这是办赛方必须承受的。这是对工作的促进。” 来自四川日报的记者薛剑对此颇有感慨。
对于初次来到广州的记者们,眼前看到的景象出乎意料。
“我之前听说的广州是个污染很严重的城市”澳洲记者David说,“和想象的不一样,从市区到亚运城一路都是绿色的,中午吃完饭走出去,看到了蓝天,河水也很清澈。”
“每个地方都很干净,城市建设很到位,特别是广州塔,太美了” Alvin Sallay现在任职香港南华早报,他认为广州已经具备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
小蛮腰-广州塔
广式“大胸怀”
承办亚运以来,广州的市民和媒体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
2010年广东省两会,代表朱列玉在小组讨论时对广州市政府在迎亚运的努力表示感谢。这让时任市长的张广宁颇感意外,“我在报纸上看到你的发言,每次都以为你对政府有意见。”
“太牛X了”,来自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江山对广州的民主氛围用了一个北味十足的评语。“能公开地批评政府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姑且不论能否改正,开诚布公的去接受民间的声音,广州市政府给全国的政府做了一个行为的标杆”。
云南日报的冯永生认为广州总是走在改革的前沿,才有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川日报薛剑对和谐二字做了一次说文解字:“和谐社会,和谐二字拆开就是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能说话。”他认为广州政府的开放包容的胸怀正是对这两个字很好的阐释,“作为同行,我很羡慕你们”。
薛剑认为这种包容来自于官员的开明,他讲述了来广州采访时接受政府宴请期间发生的小故事:万市长在饭桌上和陕西记者拉近乎,说我老家也是陕西的。张书记就当场拆穿他:你几百年前的老家是那的吧。“他们俩之间的随和让我看到了广州的开明,没有长官意识。”
薛剑认为政府对批评意见的包容接纳是决策做得完美的前提,“我不怕人家来说我不好,我怕人家说我太好 。”
记者们聚在一起聊天时说起了多哈亚运会对记者提供的免费餐饮服务和广州亚运城诸多的收费项目,一位本地记者笑称:政府才不敢,有我们盯着他们花钱。
一个改变城市的运动会
亚运会给广州带来了什么?
“我们之前只知道北京、上海、香港,却没有听说过广州。”许多外国记者都坦言,尽管广州已是国内第三大都市,在国际上却定位尴尬。
“广州就像柜子里的钻石,亚运会把它放到了台面上了。” 爱尔兰记者Pierce已经迫不及待要向读者介绍这个美丽的城市。“我回去后要写很多报道,让爱尔兰人也关注广州。”
记者David认为亚运会不但让世界看到了广州,而且会让广州更快地融入世界,推动广州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转变。“后续的影响力是缓慢而巨大的。”
记者Pierce认为承办这样一次国际盛会,会“更新政府的工作模式,让他们变得更加开明”。
记者Alvin Sallay则更关注亚运对民生的影响,“我看到了地铁建设,道路维修,广州市民未来一定会得益于亚运会。”
10月13日,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表示,亚运会的举办将改善广州的城市面貌,提升广州经济发展,还将为广州市民带来崭新的生活方式,这将是亚运带给广州的丰厚遗产。